陈道富:市场机制如何在推动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02-17 20:00:13 -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近日在京举办“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举措”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讨论交流,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为优化政策思路,短期加大力度促增长、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更好推动我国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参会并作专题发言。

陈道富表示,随着外部约束逐步消除,经济运行更多受到内部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制约,经济恢复的关键在于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政策的实际效果。恢复经济主要有三类政策:一是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的政策;二是扩大总需求的做法;三是风险因素和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应对。三类政策中,稳市场信心是关键,防结构性风险是保证,扩大有效需求是重点。同时,2023年要平衡好几个关系:一是“整体好转”要与“稳中求进”并重;二是要把握好“提振需求”和“虚不受补”的平衡;三是要处理好激活市场、政府部门积极性与市场休养生息的关系,把握好政策节奏、时机和相互配合力度。从预期角度看,2023年的政策实施需要关注以下内容:一是要利用两会机会,清晰发出国务院对经济政策的明确信号;二是加强与市场更清晰、全面沟通,形成预期与政策合力;三是要优化调整直接干预政策,做好减法。此外,还要关注房地产、平台企业、地方政府债务等具体问题。

一、推动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的三类政策

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首先要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可能状态有所预估。目前看来,随着经济恢复的外部约束逐步消除,经济运行更多受内部因素制约,并且是周期性、结构性的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当前各方对经济运行态势有乐观、谨慎乐观和一定程度的悲观态度,分歧的关键在于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能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发挥出政策的乘数效应。

细化来看,2023年如果能够稳住当前一些经济社会风险,借助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和疫情政策调整两股反弹动力,采取适当的需求刺激政策稳住甚至恢复国内总需求,就能带动中小企业和就业复苏,进而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长,从而有望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市场增长。此外,在提振信心方面,也需要适当推动投资稳定和恢复。

总体而言,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既要护住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保住和恢复流量循环意义上的经济循环,适当推动由市场信心支撑的投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看,2023年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宏观政策主要有三类:一是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的政策;二是扩大总需求的做法;三是风险因素和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应对。三类政策中,稳市场信心是关键,防结构性风险是保证,扩大有效需求是重点。

二、政策实施要基于预期适当调整

2023年要平衡好几个关系:一是“整体好转”要与“稳中求进”并重;二是要把握好“提振需求”和“虚不受补”的平衡。在三年疫情和一些结构性矛盾下,宏观政策既要保持扩张力度、提振需求,但也要考虑到“虚不受补”的问题;三是要处理好激活市场、政府部门积极性与市场休养生息的关系,把握好政策节奏、时机和相互配合力度。

从预期角度看,政策实施需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要利用两会时机,清晰发出国务院对经济政策的明确信号。新年伊始,各地都出台了一揽子“整体好转”政策。虽然传统政策偏多、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向市场发出了“今年以经济为重”的明确信号,各地也都将经济整体好转作为头等大事,尽各种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两会需要进一步发出明确的指示信号。

二是加强与市场更清晰、全面沟通,形成预期与政策合力。要避免“挤牙膏式”出台政策,市场倒逼政策出台对预期的影响并不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向市场披露政策整体框架、力度和节奏,加大与市场的沟通,让市场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和政策反应机制,这至少有助于稳定预期对流量的冲击。

三是要优化调整直接干预政策,做好减法。除稳住风险和必要的总需求政策外,要更多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相信疫情之后,消除不必要的干预和政策障碍,市场能够做出应有反应。

三、对一些具体政策的看法

预期受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维度因素影响,恢复需长短时期结合并采取不同的机制在不同层面发挥作用。有些浅层预期和信心仅短期和政策层面可以奏效,有些则需要在制度和规则等层面上才可能扭转,有些甚至需要在治理上通过实践不断证明等才会逐步改变。稳预期最关键的就是要稳住风险。2023年政策实施除了要关注上述三点,还要关注房地产、平台企业、地方政府债务等具体问题。

第一,稳住房地产市场风险,是稳定市场信心和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在金融领域“三支箭”的基础上,要尽快在需求端发力,不追求房地产的快速上涨,但要让房地产回归行业正常逻辑。短期来看,一是建议将LPR与贷款利率适当脱钩,让房地产贷款利率获得一定自由度;二是建议适当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减轻对购房者的约束;三是建议调整首套房首付比例。房地产不应是被压抑的行业,而至少应回归中性政策环境。除金融领域“三支箭”外,也应尽快在房地产需求端出台政策,制定有助于行业恢复的政策框架。长期来看,建议适当推进长租公寓建设。

第二,对平台企业要尽快回归常态化、合理化监管。目前中央已经表明,平台企业的整改已基本结束,将回归常态化监管。但市场仍期待通过牌照等行为,确认常态化监管的决心。建议尽快发放牌照,如金融控股牌照、个人征信牌照等,推动企业或子公司加快IPO进程,向市场发出更加明确的信号。

要对平台企业进行合理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合理确定“监管沙盒”层级。监管沙盒不应只集中于技术层面,而可以在业务和模式上进行更多试点。对于平台企业牌照,建议不再仅进行资格管理,寄希望于获得牌照的机构自动有能力和有意愿协助和自主监管。需要回应市场需求发放足够牌照,必要时还可以推动分级牌照保障市场的必要供给,同时要需要对获得牌照的机构加强能力建设要求和监督,给予适当支持。要通过常态化监管、合理化监管的相关举措,助力平台企业回归到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轨道。

第三,要继续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救助与补贴力度。疫情使很多群体受到较大冲击。我认为一是要适度扩大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的适用范围和支持力度,使失业人员和社会困难群体能得到及时、必要的救助,这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有助于恢复必要的消费来源。二是要给予特定群体适当补贴,比如婴幼儿和65岁以上老年人。这部分人群是纯消费主体,且疫情对他们的影响更为直接。特别是农村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较弱,建议为其提供一定的营养补贴,这有助于实现有收入支撑或有政府财力支撑的消费扩大。三是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是2022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焦点。中国正处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发展时期,大学生又是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人群。但当前我国经济和产业状况却无法及时吸纳大学生就业。建议通过课题或政府组织项目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待业阶段参与数据构建和课题研究,保障其日后仍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作用,引导经济发展转向科技自立自强的轨道。

第四,当前地方政府确实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但同时又持有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对应收账款进行确权,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将资金流动性输入到企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流通周转,提升M1的活跃程度。

总体上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预判是客观的,对问题和困难把握是准确的,政策设计也非常有针对性,分别针对扩大内需、结构性风险化解、提振市场信心出台针对性政策。因此,2023年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具体政策设计和实施中平衡好多重关系,将扩大内需与做减法有机结合,让市场在稳中求进中逐步恢复和发展。

文字整理:默渊,责任编辑:张逸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