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进行社会价值创新的最好时间

2023-02-17 20:03:13 - 央视网

当下是进行社会价值创新的最好时间

中国乃至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大众思潮的转变。最近这些年,“丧”、“躺平”、“卷不动了”等等反应无力的心理状态的词汇,成了热词。我观察到心理学的发展跟社会发展趋势总是相互呼应的,眼下回应这些无力感受的潮流,就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这一学科成立于1999年,由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埃德·迪纳(EdDiener)、克里斯·彼得森(ChristopherPeterson)、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Csikszentmihalyi)等几名社会心理学家创立。这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状态的学科,它回应类似这样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抑郁、焦虑、无力感如此高发?

我认为这是因为“功利主义”思想不再让人受用了。我们一直强调理性,强调效率和增长。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强调“把自己利益最大化”,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给全球带来经济繁荣,也导致了我们现阶段的困境。

这些困境反映在了环境,也反映在我们的心灵:如过度包装、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以及抑郁和焦虑感高发成为时代病,几乎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全球范围内,人们想要“活得更快乐”呼声很高。我认为,这个时代大潮是拦不住的。在清华,我们积极心理学的研讨会,就算是没有广泛宣传,都是座无虚席。

就最近半个世纪而言,中国改革开放,让我们一下子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的幸福感指数并没有像经济总量提升速度一样快。我们观察到,这里有个巨大的需求未被满足——功利主义正在退潮,人需要意义感。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反思功利主义和无限增长模式,商业世界会进行新一轮洗牌。那些进行可持续社会创新的企业,将会从中找到新的增长机遇——通过创新产品业态和内容,革新商业模式,回应大众对于幸福感、意义感的需求,同时获得更高的回报。商业与社会价值融合之路,就在眼下。

商业的本质不是赚钱,而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我们通过商业,获得了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资源,无论把它叫做产品,还是服务。解决人类的需要和有限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业。商业的真正规则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满足人心的需要,因此能赚到钱。

中国人应该领悟到一个智慧:商业其实是最道德的社会实践。

我甚至认为,商业是人类在发明火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发明之一。如果没有商业,那我们获取自己没有的资源时,就得通过暴力和强征。商业本来就应该带有和平的,道德的,意义的属性,应该需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目的。符合和关注社会价值的企业,那一定是成功的企业。

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让企业站在了改变社会的风口浪尖。

功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争意识,把人逼到了内卷的地步,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互相伤害……国内处于和平时代,人的需求也在转变——需要更多的爱、关怀、快乐和意义。

如果说这些新需求要通过商业行为来满足,科技就是影响力最大的抓手。因为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让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

在技术和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像腾讯这样的科技企业,它的产品改动一个细节、新增一个功能,影响范围是全球的。比如信息无障碍的功能,光是在主流的应用中考虑到这点,受惠的将会是全中国乃至全球千万名视障和听障人士。

这个阶段,对企业来说,新的社会责任、新的担当还体现在——提升人的创新能力。

企业无论从产品和是创作机制上,都需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体验,提升人的能力,保护多元的文化价值,重视长期主义。

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要做,也要说

我们容易有一个误区:“行胜于言”更值得被尊重。

这是来自荀子的理论。但他真正意思其实是:二流人才行胜于言,一流人才言行并重。

很多企业不敢把自己做的创新事业的进展拿出来讲,担心出了风头被打压。但不说反而有副作用,因为会让“只说不做”的人占了话语权。

既然做了对社会有益有价值的实事,企业应该大大方方地讲,有理有据地占住话语权。

尤其是可持续创新这个领域,我们不能只是做而不说。

像腾讯这样的大企业,展示自己做的社会项目,就是很好的事。无论是科技向善的项目,还是公益项目,站出来了就是做感召者和榜样,对其他企业、民众还有政策制定者,都有极好的正向反馈作用。

世界的进步,民族的进步,有赖于那些敢做更敢说的人。

科技向善的三重守则:合规、赋能,关注人的体验

科技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十分突出。怎样用好科技,确保技术的巨大力量不被滥用?这里我总结了三个守则。第一个守则,技术的发展应该合乎法规和道德。

第二个守则是,科技应该赋能于人。

第三个守则,科技应该让人幸福。在清华大学,我们也成立幸福科技实验室,希望通过科技提升人的福祉。尽管目前还是在情怀的阶段,但是这类型的实践很重要。科技向善的三个守则,是从低到高的要求。因为科技向善的方向,是要提升更多人的活力、创造力,让更多人能一起创造,社会才有增长和创新的正循环。

(作者:彭凯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