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与莎士比亚跨时空对话 专家解读黑白琴键上的“暴风雨”

2023-12-17 20:52:23 - 东方网

当贝多芬跨越时空,将与莎士比亚展开怎样的对话?2023年12月16日是“乐圣”贝多芬诞辰253周年纪念日,行知读书会举办特别专场活动,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邹彦,为大家解密贝多芬的《暴风雨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跨时空对话 专家解读黑白琴键上的“暴风雨”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着永无止境的“创新”和“超越”,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堪称他的音乐日记。贝多芬把许多天马行空的创意首先在钢琴奏鸣曲中实践,再延续到室内乐、交响曲等作品。《暴风雨钢琴奏鸣曲》是其32首中的第17首。

“贝多芬不是神,是活生生的人。”这是邹彦对贝多芬的最大感触。在邹彦的讲述中,观众了解了贝多芬如何与自我、疾病及各种困难进行斗争,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相似,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样是对个人情感、个人历程的弘扬。

《D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1之2,作于1801-1802年,正值贝多芬听力日益衰退之时。在这个时期贝多芬甚至写下了遗言,曾想到死去的时刻。关于“暴风雨”这个标题来源,贝多芬的朋友与管家安东·辛德勒,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辛德勒问贝多芬,这首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啊?贝多芬回答让他去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有生之年独立完成的最后一部剧作,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被称为“诗的遗嘱”。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疑,贝多芬的创作是否受到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能否从中找出关联?

贝多芬与莎士比亚跨时空对话 专家解读黑白琴键上的“暴风雨”

邹彦先介绍了一些著名音乐学家对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评价,接着分别对三大乐章作了详细解读。“《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由三种不同的速度构成,广板(Largo)代表“莎剧”《暴风雨》中正义威严的米兰公爵普洛斯波罗,快板(Allegro)代表精灵爱丽儿,柔板(Adagio)代表米兰达。我们完全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三个角色的依次登场,以及他们所展现的戏剧冲突。”

其中,第一乐章中的两次“宣叙调”,非常像戏剧人物的独白。在第二乐章,贝多芬用错落有致的旋律音区布局来暗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森林,暗喻着“莎剧”中的荒岛与他心中的大自然。

第二乐章是康德哲学在音乐上的阐释。邹彦认为,对自然的敬畏感一直贯穿于整个乐章,这是一种敬畏的崇高。欢愉的副部主题是优美的,它令人联想到《暴风雨》剧中米兰达与腓迪南的爱情。但这又不仅限于是剧中人物的爱情,而是作为全人类的爱情而出现的。

“在第三乐章,我们看到了普洛斯波罗在戏剧中向观众们道别,这实际上也是莎士比亚借普洛斯波罗向所有人道别。《暴风雨》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邹彦说。

经典音乐、经典戏剧让世人不断回味。当这场独特的对话落下帷幕时,观众们依依不舍,沉浸在那份深刻的艺术震撼之中。随着这场活动的结束,行知读书会2023年圆满落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