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老城厢,最能代表海派特色|走近天灯弄沙龙

2024-12-17 11:50:13 - 第一财经

丁枫认为,上海的老城厢是有着最浓重的中西文化交流印记的地方,在文化上的体现,在建筑空间上的体现,远远超过目前非常被重视的衡复风貌区和外滩。

近日,第一财经人文沙龙“走近天灯弄”在上海群岛BOOKS书店云锦路店举办。沙龙邀请多位嘉宾,解读天灯弄及其所属的乔家路区域,呈现上海老城厢的历史、建筑与文化,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做好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丁枫: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

丁枫是上海人,在上海长大。2004年,她成为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的博士,开始跟随阮教授从事遗产保护。她是一名规划师,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为古城、古镇、古村做保护规划。

近几年,丁枫家在上海的三个老宅子全都拆除消失了,分别是在顺昌路、泰兴路和武进路。这对她的触动很大。在为其他地方做保护规划的时候,她处在很理性的状态,去思考建筑、街区应该怎么规划和保护,从来没有跟个人情感进行过连接。但当上海的三个老宅子都不见了以后,她觉得事情有些严重。“突然有一种觉得我可以随时离开上海的感觉,好像这个城市跟我没有那么强烈的关系了。”

中西合璧的老城厢,最能代表海派特色|走近天灯弄沙龙

今年夏天,上海周虎成曹素功笔墨博物馆找到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说他们想保护曹素功墨庄在天灯弄的旧址。丁枫当时挺激动,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曹素公(的印象)很深刻的,印在我的人生记忆里,我相信现场所有点头的上海长大的孩子们,(对它)都是印象非常深刻的,这是一个共同的记忆。”她在沙龙现场说,这些东西一旦没有了,记忆就会消失,很快就会被忘记,“怎么来认同自己的身份,如何来确认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在丁枫的20年城市遗产保护记忆里,上海有着非常健全的城市遗产保护制度,“在20年前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当时在全国是没有先例的”。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公布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前两年修订过,这个条例的公布是有决定性的,基本上摁住了城市中心区域大片的历史风貌。当时公布了12片历史风貌区,在市中心,后来又有24片在郊区,加起来应该23平方公里。”丁枫说。

她认为,上海城市风貌最重要的就是海派这两个字,“我今天早上跟着(刘海粟美术馆的活动)去到老城厢,又一次深刻地理解了海派这件事情”。认真地在老城厢又走了一圈以后,丁枫发现,老城厢是有着最浓重的中西文化交流印记的地方,在文化上的体现,在建筑空间上的体现,远远超过目前非常被重视的衡复风貌区和外滩,“我觉得(后两个)其实是更西式的”。老城厢里能找到强烈的中西合璧风格,她觉得,这是海派文化最突出的一点。

中西合璧的老城厢,最能代表海派特色|走近天灯弄沙龙

“阮老师提出来过,他觉得上海如果申报世界遗产,那就应该是上海的里弄,上海的石库门,因为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是中西文化交流所产生的一个城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丁枫说,在保护上,这20年以来一直处于纠结和探索之中,“我觉得里弄是20年城市发展最大的牺牲品,最容易被拆的就是成片的里弄,因为它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不方便,区位又是最好的,里弄成为被牺牲最多的城市风貌”。

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后来扩大的200多处风貌街坊,还有1000多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范围非常大,“现在又在做第四次文物普查,可能会有更多的(历史建筑)冒出来”。丁枫回应陆中信提出的乔家路片区保护问题,认为如果历史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公众可以向文物部门进行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政府要奖励主动进行保护的人,公众也完全有义务去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

文物普查时的疏漏并不罕见,“比如说像曹素功旧址就是这样,那么多轮的历史建筑调查和文物普查,居然就没有找出来。我想这也是很正常的,大家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这个渠道其实是建立起来了的,文物部门欢迎大家去做这样的事情。”丁枫认为,需要更多公众参与,需要一些平台,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