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观察 | “青岛低空快线联航”成功首飞!如何改变一座城?
文|陈明一
想象一下这般场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天空中已开始忙碌起来。各式各样的低空飞行器穿梭其间,它们或用于通勤,或执行物流任务。这些飞行器如同城市的空中血脉,为城市的运行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或许我们不必只停留在想象阶段,12月15日上午,两架贝尔407直升机载着9名乘客从青岛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运用库上盖停机坪缓缓起飞,按既定航线飞向51公里航程之外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经过15分钟的飞行,直升机平稳降落。
这是“青岛低空快线联航”启动并成功实现首飞,也标志着青岛正式成为了北方地区首个实现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首飞”距离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的成立不到20天,而本次青岛低空快线联航模式由联盟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集团牵头,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云世纪科技和翔龙航空共同谋划推动。
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指出,“如果城市不能向高空扩展,它就得向周围扩展,而土地是有限的。”
低空经济就是“向天空要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预约“空中的士”;无人机配送成为常态,无论是紧急医疗物资、生鲜食品还是日常用品,都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送达人们手中。
周末时光,人们还可以乘坐航空器,以前所未有的视角俯瞰城市,在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收获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
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催生了万亿规模“新蓝海”,已成为全国多个省市竞相追逐的发展新赛道。
如今,青岛的天空开启繁忙时刻,未来“天空之城”的架构日渐清晰。
青岛,低空快线首飞溯源
事实上,低空快线联航目前仅在少数城市实现,青岛作为北方地区首个实现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标志着其低空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它不仅仅是一条航线的开通,更是低空经济与传统航空、旅游、物流等多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11月27日,由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的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地铁集团同时发挥平台优势,借助金融活水作用,推动1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设立,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为青岛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推进城市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近年来,青岛地铁加快低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推动建立市级飞行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已实现地铁保护和运营部分场景无人机巡查巡检。
本次青岛低空快线联航首飞,是山东省开通的首条低空联航快线,开通后从胶东机场到达市区的通勤时间将从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整体行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首飞完成后,低空快线将实现常态化运营,并且陆续开通胶东国际机场至崂山仰口、石老人、西海岸新区金沙滩、胶南龙湾等多条直达市内的短途运输航线,方便往来青岛的旅客高效出行。同时,青岛低空快线也为旅客提供了全新的空中视角来欣赏浪漫的岛城风光。
未来,青岛低空快线也将进一步拓展共享航班、预约包机等服务,真正实现城市低空出行,打造青岛市低空经济新名片。
那么,乘客的安全又将如何保障?
“作为‘青岛低空快线联航首飞仪式’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单位,我们也是严格按照通用航空运行安全标准,基于自主研发的‘优凯飞行-低空综合协同管理平台’,为本次首飞提供包括空域申请、飞行计划报备、飞行态势实时监视等低空保障服务。”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亮介绍。
据介绍,云世纪信息科技低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自2016年至今已平稳运行8年,累计提供各类飞行计划报备服务6万余次。
而此次首航选用的机型是贝尔407,性能比较优越,采用罗罗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包括garmin航电系统,还有地形回避警告系统,及尾桨摄像头和直升机garmin合成视觉技术。
此外,贝尔407巡航速度240公里/小时,加满一次油,可以实现机场到市区五次往返,更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及各种复杂环境的起降,外加七座商务布局,配备boss耳机,全程低噪音巡航,使乘客全程比较舒适惬意,体验感满满。
积极拥抱低空“蓝海”
低空一般是指在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
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
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业内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
早在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了发展规划。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可以说,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2024年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发展低空经济的热潮。包括广东、江苏等在内的多个省份反应迅速、紧抓发展机遇,在低空产业中“落子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多地纷纷入局“低空经济”市场,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的山东,同样有着发展产业的明显优势。
5月15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根据方案,到2026年,全省低空经济服务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创新能力国际一流,应用场景丰富多元,产业能级大幅跃升,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重要策源地,低空经济产业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谋划推进的低空经济发展蓝图中,青岛被寄予厚望。
方案提出,支持济南、青岛申报国家首批空中交通试点城市,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加快市场应用,适应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需要。同时,构建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烟台、东营、日照、滨州四点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可以说,青岛的行动是迅速的,10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到,力争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形成链条完善、产业集聚、区域协调、特色鲜明的青岛市低空经济发展格局,打造立足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为了达成宏伟的目标,《方案》重点推进4个方面、16项任务。其中,在“开放多元场景,加速低空赋能”中提到,“拓展城市空中交通业态,探索联程接驳、低空通勤等新业态。创新低空消费市场业态,发挥文体旅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新型低空消费业态”。
根据《方案》,青岛将建设低空航线通道网,探索健全协同、服务机制,依法依规探索划设低空目视飞行通道。通过建设低空新型设施网,完善通用机场、起降枢纽、起降点场及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场景低空起降设施体系。尤其,青岛将建设低空监管服务网,组织建设市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飞行一张网、申请一窗口、资源一网查”。
回顾整个2024年,青岛“低空经济”进一步加快布局发展。
8月,由山东风向标智航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大型垂直起降固定翼及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仪器研究所高伟教授团队研发的抗干扰—惯性组合导航系统,成功在流亭机场实现首次飞行试验验证,城阳区拉开了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的序幕;
11月,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成立,联盟是由从事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自愿组织的非营利组织,下设综合规划、航空器制造、应用场景、设施航线、空管智联、商业金融6个专项组,旨在统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建立协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青岛低空经济创新突破,加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事实上,“青岛低空快线联航首飞”迈出的关键一步,已经将城市“低空经济”的梦想快速照进了现实。
作为青岛市低空经济投资建设运营国资平台单位,青岛地铁低空经济布局正在全面推开,成立全资子公司青岛地空产融发展有限公司,高效整合轨道交通和低空产业链资源,深度探索低空经济新蓝海,构建集产业培育、金融服务、生态协同于一体的产业金融生态系统。近期与中国通号成立通号青铁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低空管控服务平台、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服务、“N+低空”多场景运营服务等进行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步,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将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场景的创新与应用,探索低空交通、低空旅游、低空物流等多元化业务领域,加快建设市级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同步开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及空中交通等多元场景服务运营,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标杆示范项目。”青岛地铁集团首席专家陈洪顺介绍,后期联盟将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模式、形成标准,全面系统规划城区交通出勤、旅游通行、短途接驳、越海飞行等多条航线,实现市内区域点到点和郊区、跨市联航。
“低空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