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小微企业转型添助力丨企业漫谈
转自:经济日报
日前,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黑龙江等省份落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小微企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推动乡村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乡村小微企业是乡村产业的经济主体,极具发展活力。“船小好调头”,乡村小微企业根植于乡村,天然对近端市场反应灵敏,经营方式灵活,受外部周期性影响相对较小,这些都是其优势。经调查发现,一个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小微企业,如果能够坚持经营5年,基本上可以进入盈利稳定期。这类企业经历市场风浪的洗礼,往往呈现出较强生命力。眼下,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获得的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乡村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不过,乡村小微企业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行业效益低,易遭遇自然风险;从业人员老龄化,新技术运用少,融资能力弱。与大中型农业企业相比,乡村小微企业面临经营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成本高、销售渠道窄、品牌支撑弱等问题,迫切需要外部资源支持。
乡村小微企业获取信息、技术、资金的渠道相对较窄,加上单个企业规模不大,这决定了其不能完全复制大中型农业企业的发展策略。面对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乡村小微企业要突出主业,加强专业化经营,努力做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
引入科技力量,避免同质化竞争。乡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低等问题。问题表现在产品,根源在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拳头产品,缺少独门绝技。要推动科研单位和企业紧密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收益品种和配套种养方案,帮助企业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顺应消费新趋势,发展绿色供给。企业要认识到,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销量不会因为居民收入提高而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增长,而一旦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生产者就要面对价格下行的压力。当前,我国消费已显现出结构转型和升级换代趋势,农产品绿色消费成为新方向。企业不应一味追求产量增长,而要在化肥农药上做减法,在生态绿色上做加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背靠产业“大树”,寻求联合合作。乡村小微企业既要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有一定积累,也要处理好企业与农户间的问题,这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要求。现实中,单个乡村小微企业普遍不能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判断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要进一步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互利共生新格局,提升企业稳定盈利能力。(经济日报记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