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年试点“一次挂号管三天”
自2025年起,广州将在市属医院试点“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患者一次挂号有效期从24小时延长至72小时,若当天未完成检查或未取得报告,可于3天内携带报告结果到原科室复诊。这项在深圳率先落地的政策将在广州推行,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期待
为患者节省费用、时间
长期以来,患者就医,挂一次号仅限当天就诊,如隔天复诊、开药均需重新挂号,既耗费精力,有时还会因挂不上号错过就诊最佳时机。
自今年9月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启动“挂一管三”措施后,承诺三天内患者再来就诊,不需预约和挂号。这一项惠民措施得到患者认可,医院口碑提升且吸引了新患者。
副院长徐晓武说,目前该院每天约有100至200人持前两日挂号凭证续诊,妇科、产科、儿科、老年科等需求量较大,极大改善了就医体验。复诊患者不仅是找医生看报告,大部分还涉及后续治疗,如开药或二次检查,系统识别出患者3天内有诊疗记录后可免诊查费,预计每月可为患者节省超50万元诊查费。
▋问题1
如何兼顾初诊和复诊
如何处理初诊与复诊患者在候诊时间上的潜在矛盾,这是政策执行的难点所在。广州作为拥有超40家三甲医院的特大城市,试点推广“挂一管三”,最大挑战之一便是优化就诊流程,既满足返诊、复诊患者感受,也不影响初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探索出“拉链式”看诊,当天看报告的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替叫号,显示屏标注“看结果”;改天看报告的则按预约时段,按顺序与其他患者一起排队。
南医五院基本参考此做法,返诊患者依据上次预约时间段,先到导诊护士处出示原来挂号凭证报到,若原医生出诊,则排入该医生队列,若没出诊则放到同组医生的报到序列。无同组医生时,与同科室医生沟通并经患者同意后报到。
广州海珠某三甲医院曾实行“挂一号管两天”的不成文规定,因系统自动将返诊患者调到前面,导致初诊病人顺序和等候时间被打乱。儿科医生刘颖说,初次就诊患者在排队时可能会感到不满,对此医生常需安抚解释以平息家长情绪,或协调更换医生处理。
▋问题2
找不到初诊医生咋办
公众对“挂一管三”的另一个关切点是:复诊是否还找上次的接诊医生?若原医生不出诊,医院安排其他医生接诊,患者是否接受?对此,患者李女士表示,不介意换医生,因为现在的病例资料可在电脑保存。
在专科精细化背景下,不少三甲医院的科室成立了若干个诊疗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部主任陈春涛称,初诊医生不在时,由同诊疗组医生接诊,若都不在,则按同科室、同职称的医生接诊,若仍没有,则由同科室的其他医生接诊。
南医五院将复诊服务“归口”科室,由当天排班门诊医生承担。若换医生解读报告,必须得到患者同意,否则患者只能再次挂号,请原来医生完成。
由他人代解读报告虽满足患者当下需求,但实际可能埋下隐患。有医生认为,初诊医生接诊后实际与患者建立了“合约关系”,若由他人解读,可能因医学细分领域判断和诊断的差异产生意见相左的情况。
▋建议
要避免“一刀切”
“挂一管三”试点政策推出后,医患反应“冰火两重天”。患者普遍欢迎,医生却顾虑重重。工作量增加是一大问题。
广州一名内科主治医生李倩说,若政策推广后,同一诊疗组的上级医生会将这项工作分摊给下级医生,增加其压力。
三甲医院产科医生程前表示,各大医院已推出“午间门诊”“夜间门诊”等便民措施,年轻医生往往晚上也在出门诊,已经是超负荷运作状态。
除了工作量,医生还担心绩效收入。诊查费是医生劳动价值体现,“挂一管三”可能使医生劳动价值不被认可。
广州三甲医院管理者周丽称,诊查费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挂一管三”政策可能会使门诊收入减少三分之一,建议给予医院制定执行细则自主权,如在部分重点科室和病种施行,避免“一刀切”。部分医生担忧大面积推行该政策会引发医疗格局“洗牌”,三甲医院会加剧“虹吸”现象,部分区级二甲医院患者少、收入降等问题雪上加霜。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