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秘诀的台湾青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赵婷婷
故宫的角楼咖啡厅、法海禅寺的明代宫廷壁画、质朴的老四合院……对“95后”台湾青年郑庭绎来说,北京的传统建筑和京味文化令人着迷。
“每一次与传统文化‘邂逅’,我都会被它们的美好惊艳。”郑庭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郑庭绎本科时就读于台湾辅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5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被这里的学术氛围和文化魅力吸引,产生了到大陆求学的想法。
2018年,郑庭绎如愿以偿,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是该校的一名博士生。
郑庭绎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戏曲有极大的兴趣。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北京的智化寺,人们除了能欣赏佛教壁画、黑琉璃瓦屋顶,还能聆听明代雅乐。
“明代的宫廷音乐由智化寺的僧人继承下来。”郑庭绎说。
传统音乐戏剧中,郑庭绎尤爱昆曲。通过学习中西戏曲史,郑庭绎发现,与世界多地的传统戏剧相比,昆曲能将唱腔、表演和伴奏完美结合,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昆曲有一份无法取代的综合性之美。”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学生代表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参加“中国文化周”活动,郑庭绎是其中一员。“许多对中文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参加了这次活动。能在国外的舞台上演绎昆曲,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郑庭绎说。
在大陆求学的这些年里,郑庭绎游历了山东曲阜、福建泉州等地,结交了许多青年朋友。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两岸文化一脉相承,大家都学习中文,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有着相似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许多台湾青年希望增进对大陆的了解,愿意到大陆来交流学习。”他说。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怀着对澳门的好奇,郑庭绎开启了澳门之旅。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想知道‘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秘诀在哪里”。
澳门轻轨“横琴线”通车运行,为市民和旅客进出横琴口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跨海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带来便利;“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为澳门注入经济活力……眼前的一幕幕让郑庭绎感动。
“澳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郑庭绎说。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窄窄的海峡暂时阻碍了人们的交往,但郑庭绎始终期待台湾能早日回归。
郑庭绎希望更多台湾青年亲眼见证大陆的发展,感受两岸血脉相连的情谊。他相信,在青年文化交流的助力下,年轻人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青年会逐渐成长为两岸交流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上发挥重要作用。”郑庭绎说。
谈及未来,郑庭绎希望能在大陆任教,继续探索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式方法。“我相信,未来两岸之间的交通会更加便利,交流交往活动也会增加,两岸融合发展将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