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场监管赋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仁风村,万亩油茶基地,油茶果挂满枝头,阳光照进林间,山村如画。不远处,是江西赣木霖油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厂区,50亩现代化工厂里,一台台油茶籽压榨机正在工作。
创办于2017年的“赣木霖”,致力于有机产品和传统压榨工艺,得到了高端市场的认可,品牌度一路飙升,一斤山茶油卖到了134元。回首创业之路,企业营销总黄忠感慨万千。
他记得,2020年初,“赣木霖”经历了一次“品质危机”。原来,他们生产的有机压榨茶油,突然被风险提示,有一批产品“塑化剂超标”!本是有机种植、人工采摘,精品压榨、传统工艺,为何会出现塑化剂问题?工厂技术人员反复查找原因,始终难觅蛛丝马迹。
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组织专家组进驻“赣木霖”。专家们没敢耽搁,寻迹查因,终于找到了“塑化剂”源头——问题出在抽油机。一台抽油设备的皮圈,由于使用时间过久,稀释出了塑化剂,导致油品内出现了塑化剂超标。企业立即联系设备厂家,更换了全部皮圈,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赣木霖”基地年产鲜果240万斤,茶油产量超过15万斤/年,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金黄醇香的茶油从赣南老区走向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成为高端人群的餐桌珍品。
在红都瑞金,有2.4万亩国家标准化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扎根在基地的一家现代化科技型民营企业,无论是油茶种植,还是茶油生产、销售、科研,皆走在行业前列。
油茶果压榨后提炼的山茶油是油中珍品。油茶压榨的传统工艺里,油茶果靠天晒、靠手剥,不可抗因素及效率影响茶油产量。“绿野轩”科研团队深入调研,反复试验,成功发明了国内首套油茶鲜果脱脯设备和低温干燥茶籽设备,有效杜绝了茶籽中苯并芘、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及二次污染或霉变的可能。
此项科研技术有效破解了茶油企业“老大难”,一旦得到转化应用,将大大提升产品品质。不久,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其申请发明专利。2021年12月,“绿野轩”成功取得两项发明专利。该技术在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已广泛应用于茶油生产。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帮助“绿野轩”成功申报专利33项、著作权4项、商标21个。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的同时,也积极帮助企业“知产”变“资产”,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推行金融惠企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金融赋能地标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场监管部门在“赣南茶油”品牌上下足了功夫。调研市场、规范标准、培育品牌,鼓励企业运用地理标志,申报产品认证,着力构建以“赣南茶油”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以企业知名品牌为补充的茶油品牌体系。
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赣南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7月,“赣南茶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3年5月,“赣南茶油”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100强。今年,在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赣南茶油”入选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全国百强。
“赣州打造出了‘赣南茶油’公用品牌,培育扶持自主打造茶油品牌40余个,形成了以地标产品为基础、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企业品牌各具特色的赣南茶油品牌体系。全市现有20家企业统一采用母子品牌形式使用‘赣南茶油’品牌,实现了品牌效应的有效发挥。”赣州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负责人介绍说。
油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油企业欣欣向荣,品牌价值连年提升,“赣南茶油”这块耀眼的金字招牌,因市场监管部门的护航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截至目前,赣南油茶林总面积超过310万亩,年产茶油量超3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超120亿元。赣州油茶种植加工注册企业超过50家,培育壮大了齐云山、友尼宝等13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年加工产能达10万吨。
作者|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李元 通讯员 李书锦 钟燕燕
编辑|黄星蓉
审核|沈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