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信贷和投资在逆周期政策中的引领作用

2024-12-17 17:01:45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人大CMF

张斌:信贷和投资在逆周期政策中的引领作用

张斌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张斌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95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304字

阅读时间:6分钟

一、需求不足与扩大消费的主流认知

在探讨当前需求不足问题时,流行的看法是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从需求结构来看,中国的消费需求占比相对较低。尽管这一现象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源于不同统计方法的差异,但即便经过统计调整,中国的消费占比仍然偏低。如果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需求不足,扩大需求的重点便是扩大消费。这个说法对吗?

首先,提高消费占比无疑是必要的,扩大消费需求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总需求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仅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或拓宽消费应用场景,在短期内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稍微拉长点时间看来看,这些措施仍显不足。要实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需要从两个关键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过去,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仍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通过财政和社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来弥补。第二,提高消费并不单纯依赖于收入水平的提升,还需要着力解决消费支出中的成本、价格和可得性问题。以农民工群体为例,尽管其在城市中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并不低,但其无法在城市扎根安家,难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子女教育资源的可得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城市住房成本过高,缺乏有效的住房支持政策。

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设计需要特别考虑农民工及其他流动人口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套政策,要推进土地政策和行业市场准入的相关改革。比如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土地供应政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

二、信贷与投资:逆周期政策的引领力量

扩大消费很有必要且有利于改善中长期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但是这并非是走出当下需求不足的最重要、最具引领性的政策。要走出当前需求不足的局面,关键在于通过信贷和投资实施引领性政策。

当前的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收入、支出和信贷三者之间形成的负向螺旋循环。支出中的“投资”属于快变量,而“消费”是慢变量;收入中的“企业盈利”是快变量,而“劳动者收入”则是慢变量;信贷本身也是快变量。回顾近年来宏观经济数据的演变,消费疲软的根本原因并非居民“有钱不花”,而在于收入预期的下降。劳动者收入增速的放缓,归根结底源于社会总支出水平的下降,导致企业盈利、劳动者收入以及政府税收的下滑。

总支出水平的突然下降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政府基建支出的收缩影响,而这些投资下滑又伴随着房地产信贷和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的显著萎缩。因此,投资与信贷这两个“快变量”的下降成为需求不足的核心驱动因素,进而引发收入与消费的进一步下滑。如果要在短期内通过逆周期政策打破这一负向循环,仅依赖消费这一“慢变量”显然难以发挥引领性作用。相反,投资与信贷作为“快变量”具有更强的引导力量,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与信贷扩张,可以快速拉动社会总支出,进而带动企业盈利和劳动者收入的恢复,最终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

这并非否定扩大消费的重要性。事实上,扩大消费占比是长期结构性政策的核心内容,例如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举措,逐步提高消费占比。然而,这类政策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需要每年持续加大投入,比如今年投入2万亿,未来逐年增加至2.2万亿、2.4万亿等,以实现稳步推进。而信贷与投资作为逆周期政策工具则不同,其作用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需在特定时期加大力度进行集中实施。例如,要想走出当前的需求不足局面,新增投资与信贷的规模需达到5万亿至10万亿,而非仅仅局限于2万亿的温和刺激。当经济实现恢复,支持信贷和投资的逆周期政策便可逐步退出。

信贷与投资这两个快变量在逆周期政策中应当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快速拉动全社会收入与支出水平,从而带动消费与劳动者收入这两个“慢变量”恢复增长。

三、公共部门投资:需求不足的应对路径

当前关于投资空间与投资收益的担忧具备一定合理性,但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与调整。首先,打破需求不足局面的关键并非依赖私人部门投资,而是通过公共部门投资引领经济复苏。公共部门投资主要集中于公益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领域,这类投资并不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因为其不直接增加制造业的生产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在铁路、公路、机场、电网等硬件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部分领域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服务于民生的公共建设仍存在较大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例如,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音乐厅包括城乡结合部很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部分城市的万人拥有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用建筑在设计规划质量上已有显著提升,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公共建筑与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城市面貌的细微之处可以看到问题所在,例如,2000年以前建设的老旧住宅,无论是在外观维护还是功能设计上都亟待改造。这些领域的投资空间巨大,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生活的整体质量,还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针对农民工进城后的生活服务配套,如保障性住房、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这些投资对于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与老旧危房改造也是当前亟需推进的重点领域,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还能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当前公共部门投资仍具有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这类投资不仅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需求水平,打破当前需求不足的困局,更能为长期扩大消费、改善资源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仅作为学术交流,不代表CMF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