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更好服务山东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
记者赵婉莹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认真落实普惠金融各项工作部署,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的使命担当,推动山东普惠金融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基础服务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支付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创业群体合理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84.3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2.47万笔、金额61.75亿元,累计发放“鲁担巾帼贷”8987笔、金额68.4亿元,发放“巾帼信用贷”6万笔、金额94亿元。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全省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支付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逐步优化。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村地区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8.2万个,村均1.3个;布放ATM、POS等银行卡受理终端73.3万台,平均每万人拥有94台受理终端。全省有8200余个银行业机构网点,100多家公积金管理中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其他中小微授信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拓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范围,2022年共推动6家核心企业系统对接中征平台,全省开展应收账款融资6.66万笔、融资金额2517.57亿元,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21.09万笔。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加精准便利。小微企业开户、支付、融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全生命周期产品更加丰富。持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化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政策支持,2022年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为13.7万户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3664.2亿元。开展多层次政银企专项对接活动,加强融资精准支持,向金融机构推荐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白名单”109万户。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金融支持计划,2022年末,山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926.1亿元,同比增长19.6%。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全省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明显提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用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2022年,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862亿元、再贴现898亿元。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涉农贷款余额3.7万亿元,余额较年初增加4474亿元,同比增长13.2%。创新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全省“一县一品”和农业产业链融资贷款余额676亿元,同比增长15.4%。强化政银担合作,截至2022年末,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累保额1328.5亿元,2023年新增472.4亿元,累保、新增规模均居全国首位。2022年加大对20个重点帮扶县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带动其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末,完成“整村授信”村庄7.4万个。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智能化服务水平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适老性进一步提升。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截至2022年末,46项示范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技术准备,金融科技示范工程应用已累计覆盖山东省3万余个行政村,相关示范项目运用数据信贷服务160万余户农户和涉农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4.8万笔、金额506.24亿元;建立“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新型农村网点245个,实现电商、金融、政务等服务的统一整合;通过1000余个基层银行网点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保申领、养老金提取等系列民生服务。聚焦老年人金融服务实际需要,207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APP)完成无障碍服务建设,260余家银行推出大字版、简洁版、语音版等适老化手机银行APP。
消费者金融教育和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健全。2022年,通过扩增12363话务坐席、强化培训质检考核等持续提升热线服务质量,全年接听来电6万余个,投诉办结率100%。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运作,2022年全省累计调解纠纷7075件,是上年同期4.05倍。聚焦素养提升,扩大金融教育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实效性。2022年集中宣教期间累计开展活动7.3万余次,发放资料900余万份。新建3家省级金教基地,全省金教基地增至7家,实现省、市、县三级覆盖良好地域分布,7家基地全部建成线上宣教渠道,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宣教活动1265期,覆盖消费者1106余万人次。建立省、市、县三级覆盖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接机制,建成一支6000余名的金融讲师队伍,覆盖全省6570个班级,1438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