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相伴 拉起小手促环保

2023-03-17 15:35:46 - 北京晚报

廿年相伴 拉起小手促环保

2000年1月1日《北京晚报》的报道。

廿年相伴 拉起小手促环保

灯市口小学,袁日涉在班级整理“绿色银行”。

瞬间

2000年1月1日,“袁日涉”这个名字第一次登上《北京晚报》,她与其他几位学生于当日零时回收废电池2000节,成为新千年第一个环保行动。

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语文教师袁日涉的家里,有一本厚厚的剪报,被一家人视若珍宝,里面是1999年至今《北京晚报》上有关环保和她本人的报道。

剪报第一页,是一则刊发于1999年12月1日《“环保军营”今天开营》的报道,不过十行的小豆腐块被袁日涉当作自己踏上环保之路的起点。当时,家里人在晚报上看到“环保军营”招募的消息后,让袁日涉把废旧电池交到了设在商场里的“智慧岛”玩具专柜。那一年,她刚刚6岁。自此,环保的种子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因参加一项环保活动,2000年1月1日,袁日涉的名字第一次登上《北京晚报》。“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觉得自己的小小行动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袁日涉说。

翻阅这沓纸片发黄的剪报不难发现,多年来,《北京晚报》不遗余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报道,致力于将环保的理念渗透进读者心中。“这些报道也是我环保活动的灵感来源。”袁日涉指着刊发于2002年6月4日一篇名为《今天凌晨一万斤鱼苗放进什刹海》的报道说,这篇报道提到,投放鱼苗是为了防止“水华”现象的发生;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鱼苗时常被钓鱼爱好者盯上,导致“河湖清洁员”不必要的“减员”。

看到这则消息,袁日涉与几个小伙伴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专门跑到什刹海“劝钓”,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都是小朋友,人微言轻,钓鱼的大人根本不怎么搭理我们。”袁日涉说。在家人的鼓励下,孩子们决定向《北京晚报》寻求帮助。袁日涉壮着胆子拨通了热线电话,听到对方温和的声音,忐忑的心情立刻平静了下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对方并没有因为是小朋友打来的电话就马虎对待,而是认真留了我的联系方式,并承诺会有记者联系我。”于是,便有了《少先队员暑假什刹海劝钓》的追踪报道。

此后,袁日涉和他们小小环保志愿者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北京晚报记者的关注。

如今,袁日涉与《北京晚报》的缘分在她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延续。近年来,她坚持带领学生开展环保活动。看到孩子们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北京晚报》上,她深感欣慰,“希望孩子们也能在这份鼓励下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牛伟坤和冠欣摄

廿年相伴 拉起小手促环保

瞬间讲述人

袁日涉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有灵气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相比,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是《北京晚报》把我从小小的自卑中拉了出来,它对我的关注和报道,给了我莫大的肯定和勇气,这种鼓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这些经历也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从一个不敢大声说话的小姑娘成为一个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老师。

因为自己受到过这种珍贵的鼓励,所以,在如今的课堂上,我也会毫不吝惜地把鼓励送给孩子,让一句句温暖的赞美照亮孩子的一天。我也特别愿意鼓励我的学生积极地向媒体投稿,勇于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