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挂职干部徐龙点亮希望火种带领乡亲共奔幸福路

2023-04-17 19:59:32 - 人民公安报

走进公安部定点帮扶地区大型调研采访系列报道④

产业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

公安部挂职干部徐龙点亮希望火种带领乡亲共奔幸福路

公安部挂职干部徐龙点亮希望火种带领乡亲共奔幸福路

皓月千里,繁星璀璨。地处乌蒙山区深处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白石村,朦胧夜色与以往并无二致。

拨云见日,青山叠翠。白日光景里的白石村一改往日贫困村模样,如今已是乡村振兴示范点。

白石村的美丽蝶变、换羽新生,仿佛就发生在一次日升月落之间。今年64岁的白石村老支书罗忠全连连感叹:“以前,不敢想、不敢想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听到这话,公安部派驻白石村的第一书记徐龙拍着老支书的肩膀说:“老支书,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茶韵管护“万亩茶园”

“走,咱们去茶园看看。”军人出身的徐龙办起事来雷厉风行。

徐龙口中的茶园是公安部援建普安县的“万亩茶园”,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和街道,覆盖35个村,总共10478亩,管护工作需要徐龙这个普安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副指挥长一手抓。

刚走到白石村地巩组,徐龙看到81岁的黄福益正在自家的茶园里除草。徐龙三步并作两步,跨过围栏,快步走到黄福益身边。

“黄老,最近很多茶树有枯叶现象,咋办啊?”

“60天没下雨啦。你离根部10厘米,追点肥,下场雨就缓过来了,追肥可别贴着茶树根儿。”黄福益老人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边说边拿着锄头演示。

在黄老这吃了一颗定心丸,徐龙长舒一口气。种了一辈子茶树的黄福益老人是徐龙的“技术顾问”。

在黄老的帮助下,徐龙花了一年多时间,从“小白”起步,逐步成长为种茶的准“行家里手”,并摸索建立了“茶树监管员、市场调研员、技术指导员、产业宣传员、病态防治员、苗树培育员、营销管理员”七大员制度。现在,全村的种茶能手都被徐龙动员起来,共同管护“万亩茶园”。

“我们白石村是‘万亩茶园’的示范点,茶园边上安装有智能摄像头,可以远程查看茶园的管护情况。”同行的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朱兴好介绍说。

为了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徐龙积极学习先进理念,运用网络云平台打造5G智慧茶园。现在的茶园,从栽种、施肥、除草到采青等环节,实现了24小时监管,全程可追踪溯源。

茶园产出了高质量的茶青,如何加工成茶叶?如何帮助茶农增收致富?

面对记者的疑惑,徐龙说,这多亏了公安部的大力支援,帮助茶农解决了致富路上两个最大的“拦路虎”——茶叶的产、销难题。

“公安部陆续投入资金1200万元,援建了3个茶叶加工厂,帮助解决茶青就地加工问题,还推动茶叶加工企业与茶农签订‘茶青兜底’协议,保证了茶农增收。更重要的是协调推动普安茶叶在公安部机关、高铁站、淘宝等渠道销售,不断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徐龙说。

甘泉打造品牌产业

4月10日,白石村村委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徐龙一见到村支书朱兴好,就激动地说:“成了,成了。”

原来,经过一周的洽谈,徐龙和北京的一家银行签订了1万件、价值20万元的叮咚泉矿泉水的订单。

白石村雪厂组,一家水厂坐落在山坡脚下,这就是白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产业——普安县深山山泉饮用水厂。

从水厂一旁的玉米地出发,一路迎着溪流、顺着山势、穿过茶园,来到一片松树林,抬头就见泉水如瀑、飞流直下,这就是水厂的泉眼所在地。

去年1月,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徐龙组织召开村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叮咚泉饮用水项目建设意向,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创业能手、村干部自愿出资成立公司,打造村集体饮用水商标品牌。叮咚泉矿泉水就这样应运而生。

水厂负责人谭旭就是响应徐龙号召,回到家乡白石村创业的代表。为了更好地经营水厂,她特意考取了包装饮用水水质检验员认证证书。

“徐书记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白石村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没有理由不回来。”谭旭说,“我们的村支书朱书记也懂制水技术。从他俩身上,我能感受到创业的激情。”

就这样,金牌销售徐龙、技术能手朱兴好、质检专家谭旭组成了三驾马车,一路护航叮咚泉矿泉水开拓市场。

如今,叮咚泉矿泉水在普安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并且远销北京等多个城市。不久前,“叮咚泉”北京办事处揭牌,已有多家政府部门、企业与“叮咚泉”达成订购协议。

坐在水厂里的一张茶桌旁,徐龙用“叮咚泉”泡了“万亩茶园”产出的红茶,边沏边慢悠悠地说:“喝普安红茶,饮叮咚泉水。茶韵飘香,响彻世界。”

这是他与村支书朱兴好在一个深夜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广告词。

“我对叮咚泉矿泉水期待很高,我希望有一天它可以被摆上各个城市的商超,让全国人民喝上普安甘泉。”徐龙说。

公安部挂职干部徐龙点亮希望火种带领乡亲共奔幸福路

稻香培育高标准农田

山间层林尽染、山峰云雾缭绕。白石村申关屯组的高标准农田里,十几个绿色大棚格外显眼。

66岁的村民王礼飞正在大棚边忙碌着。她小心翼翼地揭开塑料棚,里面育种盘里的种子已经发芽。

“4月1日,我们开始育苗,45天后,就可以移栽。我们今年培育了310斤水稻种子,可以种满身后这120亩高标准农田。”徐龙介绍说。

去年,由于暴雨影响工期,插秧晚了40天,高标准农田的产量受到影响。

“这是我们的教训,今年一定排好时间表,算准时间育苗、移栽,肯定可以大丰收。”徐龙直言产业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总结教训、收获经验。

高标准农田是徐龙在白石村发展的又一个产业品牌。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120亩水田发展“稻+”产业,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管理模式的技术路线,开展“机耕、机种、机收”,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水稻产量。村民们除了土地租金外,还可以通过劳作收入、合作社分红等多个途径增加收入。

徐龙说,每年金秋时节,申关屯组的高标准农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谷粒颗颗饱满,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农忙景象。“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白石村上空,这是我听到最幸福的声音”。

不舍静待花开不问归期

今年八九月份,徐龙就要结束驻村工作回到北京。谈到这个话题,一直开朗的徐龙情绪有些低落,“我只想争分夺秒,多干些事”。

产业的收获需要一个周期。目前,“万亩茶园”还未到盛产期、叮咚泉矿泉水正在拓展市场、高标准农田刚刚步入正轨。

“你看不到产业结果,会觉得遗憾吗?”

“能为白石村种下乡村振兴的种子,看不到花开结果,又何妨?”

公安部挂职干部徐龙点亮希望火种带领乡亲共奔幸福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