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汯投资裘慧明:策略核心在提升Alpha能力

2023-04-17 08:43:00 - 东方财富网

明汯投资裘慧明在节目中表示,量化策略更关注是市场的投资结构而不是短期的风格切换,长期来看量化市场的平均超额将逐步下降,明汯将聚焦提升自身的Alpha能力,使业绩跟投资预期达成动态平衡。

以下为文字精华:

提问:咱们这里很多投资者特别关心裘总和明汯的这些情况,我挑了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得很好:股友说今年的行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是主题炒作,基本面不太重视,说白了就瞎炒。而现在量化基本面、量化多头今年到目前为止好像看起来不太适应。

所以这里就问道:如果这样的行情风格持续下去,是不是意味着量化相关策略都会比较差呢?这里应该是涉及迭代问题,裘总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包括策略的迭代,怎么适应行情的变化?

裘总:首先我还是在纠正一些错误的概念,像主题的投资是不是瞎炒,我是有疑虑的,不能这么简单地讲。比如说在2018年、2019年,新能源这些企业的业绩还没出来,很多人已经进去了,那是不是瞎炒呢?我觉得不见得。所以对我来讲,都要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

虽然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么多所谓AI沾边的企业,有多少家能做出业绩来,确实存在一定的疑虑,但你也不能讲这个市场就是错的。因为未来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能说不符合个人的品位,或个人的一些偏好,就叫“瞎炒”。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叫“主题投资”,不符合自己的就叫“瞎炒”,我觉得这也不对。

我们只能讲说今年可能是几个主题,最近可能ChatGPT、AI概念的主题是比较好,但概念是不是在未来几年会有业绩上的体现,我只能讲我们不知道,要抱有一个谨慎学习的态度,我们现在是这么一个观点。

量化策略我们也看各类的因子,基本面因子更看过去的一些平衡表,看过去的一些现金流跟业绩。可能今年表现不会太好,我们自己虽然说基本面因子占比不高,但我们也会跟进基本面因子。因为基本面因子会倾向于买一些过去几年业绩比较好或盈利质量比较高的股票,但今年这些股票大家也都知道,不管是以隆基为代表的光伏行业,还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表现都一般。

但三个月不代表就是长期趋势。我第一个问题回答的就是做投资不要太看近期,很多投资者有误区,太注重短期,忽视了长期收益。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这三个月即使超额不算好,也不表明说量化策略就失效,甚至也不能讲基本面因子不行。我觉得基本面的比较长周期的策略,即使一年超额比较低,不能算失效;然后价量类的,虽然置信度高一点,但在一个季度里稍微低一点,也不能说失效。

所以我刚才讲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似乎认为“三个月好像超额不高,就要迭代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除非是高频的策略,美国这种“真高频”几分钟持仓周期的,那可能一个月不赚钱就无效了。但在中频策略上,我觉得三个月没Alpha都很正常。因为我们在海外从业很多年,海外在零几年就进入中等有效的一个阶段,相对来讲,可能我们现在相当于美国的90年代末。我觉得一个月没超额,非常非常正常,三个月、六个月超额为0都是很正常的,不是说策略无效,是市场变得更有效了。

所以我觉得“三个月超额差一点就要迭代”,这是对量化超额的一些误解,抱有过高的期望。现在1万亿你还能做30%的超额,市场的钱都被赚光了,Alpha全被拿光了,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最近一两年也花了比较多的精力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预期太高,反而会对投资产生特别大的坏影响,合理预期才能带来长期的投资收益。

提问:投资者问道,目前市场暴涨暴跌的主题热点切换之下,明汯或者说您有什么应对吗?现在或者是未来短期内有没有新的变化和应对,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也有问到全市场选股,包括指增,还能火多久?还有人问道,明汯的全市场选股容量是多少,您是怎么看待容量变化的,包括扩大容量或者说主动控制容量等等?然后还有人问到了说明汯有没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投资者问了很多问题,裘总您挑一挑代表性的、您感兴趣地跟大家讲下吧。

裘总:首先,我觉得今年没有暴涨暴跌,就是说个股肯定有涨得多的,每年都这样,我们关注的是全市场的结构。

我觉得今年的全市场结构虽然可能主题投资会影响大一点,但还是在非常正常的范围内。正常市场都有炒预期强的股票的阶段。比如像美国也是这样的,1998—2000年互联网概念火热的时候,当时很多没啥业绩的票也涨得非常好。所以也不能说主题投资方法就是错的,未来有一定未知性。

同时我们更关注市场的长期结构,长期来讲,这些短期的哪些股票涨、哪些股票跌都不重要。你是一个每天喜欢去炒概念的交易员,那对你很重要。但对我们一家做中频价量,基本面因子和事件驱动因子的机构来讲,这些东西就不是我们该关注的,对我们不重要。我们关注的是市场的投资结构,投资者的一些错误交易行为等等,关注我们的Alpha能力,而不是关注现在的市场“今天是涨什么,明天是涨什么”。

从策略来讲,全市场无非就是放开一些风格跟行业的约束,让阿尔法更自由地发挥,火不火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刚才也讲了,2021年9月以后量化的管理规模并没有什么明显上升,实际上比2021年9月的高点可能还下降了一点。市场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稳健发展的阶段,所以只是说产品的形式上,可能从原来的500指增,变为大家更愿意去做一些相对来讲更少约束的多头产品线。多头产品线的主要风险来自市场的风险,超额的波动占比是比较小的,这也是做全市场选股的一个原因。

关于管理规模,最重要的是投资能力。当然投资能力的增长肯定是没那么迅速,所以我们会控制好管理规模的增长。我之前回答过这个问题,我们希望业绩还在同业里前30%,业绩跟投资预期要达成动态平衡。去年我们看到同业可能在16%左右的超额,这还是非常厉害的,刚才讲了巴菲特的平均超额也就10%,凭什么要求整个行业人均超过巴菲特?这个不合理。

所以长期来讲,超额收益肯定要从16%逐步降到10%左右,如果公募机构超额下降,平均还可以再下降一点。当然,如果超额再降下去,收费上可能做一定调整。总的来讲,规模的上限不是一个简单的值,跟你想做多少超额、跟你的投资能力都有很强的关系。

投资者问你能管多少钱,我说你希望多少超额,如果你不需要超额,我能管10万亿,我就建全市场的指数成分股组合不就行了吗?想在市场上获取多高的超额,结合一家机构的投资能力,才决定了适合管多少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