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轮动可能加快,赚钱效应减弱。
本周最热门板块数字经济分化,但资金保持较强投资热情,部分资金从此前数字经济龙头转向其中的细分行业,部分流向创新药,大宗商品,旅游板块,三桶油,五大行等,这也令全市场维持强势震荡。其中上证指数最强,接近年内高点,上证指数(0.32%),上证50(-0.22%)、中证500(-0.52%)、创业板综指(-0.48%)。日均量能持平。
市场热点集中于创新药,出版,芯片,有色,旅游等。三桶油,五大行,建筑央行等权重股也连续创新高。
虽然市场量能处于高位,资金交投意愿也较强,但与真正牛市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很难支撑各类不同板块尤其包含权重品种同时发力,短期难以形成合力,市场或在震荡中等待领导板块出现。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第一,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
第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
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势,从时空两方面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一方面,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四,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供需动态平衡是比较新的提法。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可能令以往投资逻辑生变。除延续强调扩大总需求外,数字经济内容着墨也很多,不过文章是1月底的会议内容,已提前在各地政策和市场表现中。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变化,相对于市场普遍担忧的产业向海外转移,中央对此是顺应规律,支持企业参与其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投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会
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仍要求保持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匹配,目前M2增速明显更高。近期部分地方中小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虽然多数机构认为不是未来存款利率下调的信号,但似乎央行还是希望存款利率下行)
美国3月CPI(季调)同比5.0%,核心CPI同比5.6%,虽然核心CPI同比较上月小幅反弹,但由于整体CPI低于预期,数据公布之后美元指数、10Y美债利率暴跌。
申万:展望未来,随着OPEC+5月开始的减产提升全球油价中枢,美国3月CPI的低于预期或是“暂时性的”,后续能源通胀的反弹有可能加剧本就仍较为火热的核心通胀。2023年美国通胀下行或慢于预期,美联储维持紧缩必要性较强。今年下半年美联储不降息概率较高。在超额储蓄约在今年三季度消耗完之前,可能美国通胀及经济仍难以给出促使美联储转向宽松的信号。
经济形势
央行: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
中信:信贷连续第3个月大超预期,延续大幅同比多增势头。尤其是此前一直偏弱的居民端也显著好转,新增居民贷款不仅高于2022年同期,也高于2021年同期,反映了地产销售的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高增态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较快增速。社融增速为10.0%,比2月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是信贷推动,其他分项变化不大。
展望4月,预计对公信贷增量逐步平稳,零售信贷增量继续回暖,判断社融存量增速趋势延续。
广发: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居民存款同比增幅开始放缓。今年3月新增居民存款为2.9万亿元,同比多增2051亿元,这一增幅是近一年以来的最低值。结合居民贷款恢复来看,居民部门“去杠杆”的状态似乎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在今年央行一季度调查问卷中,居民对房价的预期、消费意愿以及金融投资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3月出口当月同比为14.8%,超市场预期。
财联社:3月以来,港口空箱堆存水平已从高点回落,用箱量正逐步恢复。招商局深西港区2月份空箱堆存量最高达28万标箱,当前空箱量约21万标箱,下降约24%。宁波港、青岛港的港口空箱有所下降,作业量正在恢复,外贸出口明显好转。
申万:此前海关也公布了1月、2月出口单月数据,3月出口同比较2月(-1.3%)大幅回升16个百分点,而2月偏高有春节的影响,春节调整后3月较2月实际上大幅回升28.3pct至13.9%,其中18个百分点来自低基数,10个百分点来自生产填补22Q4缺口的支撑。出口商品结构中恰好是22Q4因供给冲击而深度负增的领域今年以来明显反弹。上半年预计出口环境是外需短期不弱、生产逐步填补缺口,预计上半年出口维持较高水平;下半年美国居民超额储蓄消耗完毕后,才需要担心美国需求大幅下行、国内生产恢复接近瓶颈的问题。
企业盈利
兴业研究:在出口方面,部分春节积压订单释放叠加出口动能修复是3月出口高增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节后复工复产带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升,拉动整体出口增速较前月回升7.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供给优势修复带动订单回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高增。
除价格因素观察,内需相关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仍以回升为主,折射我国内需复苏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仍有支撑。
展望未来,出口内生动能修复叠加低基数效应,出口增速仍有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仍将施压进口增速修复空间。
统计局:3月,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7%,PPI同比下降2.5%,环比持平。
广发:当前宏观经济的特征是走出谷底、有效需求不足、分化式复苏;对价格来说,又进一步叠加了基数因素和周期性。这种情况不能以简单的通缩界定,特别是从工业价格周期位置来看,应已在谷底附近。
兴业研究:尽管3月信贷、社融再度超市场预期,不过核心CPI同比没有明显的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居民的消费意愿仍然偏弱,因此反而拉低通胀。而未来高货币能否向高通胀的转化主要看M1。作为核心CPI的领先指标,M1同比并未明显反弹,或指向核心CPI保持在较为温和的水平。
央行行长易纲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指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通胀保持低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5%左右。
申万:根据克而瑞公布的2023年3月百强房企销售数据,TOP10、TOP11-30、TOP100房企3月单月销售分别为3333亿元、2249亿元、70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5%、38.3%、29.3%(1-3月累计增速分别为22.6%、10.9%、7.4%),3月销售表现进一步提速。
乘联会:3月,乘用车产量、零售分别完成207.9万辆和158.7万辆,同比分别增加13.8%和0.3%。环比增速为历年最低。
海通:4月以来,中观高频数据显示需求环比走势偏弱、生产环比温和改善,百城土地成交面积&出口SCFI综合指数环比增速转正,但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月均值环比涨幅转负,4/1-4/9汽车批发销量环比增速转负且零售销量环比增速放缓,钢材周度产量环比企稳但同比负增,沿海八省日耗煤量同比增速小幅走阔,行业开工率整体上行。基建表现分化,螺纹钢产量环比转升,全钢胎开工率、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转降同比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