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内需韧性 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
中国商报(记者彭婷婷文/图)尽管4月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尤其是内需韧性凸显。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同比下降0.2%,但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增长。
受访专家表示,往后看,扩内需仍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在资金和项目的支撑下,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可期;消费最差阶段或已过去,未来企稳回升可期,但回升力度仍有限。
投资稳增长作用增强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大力推动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企业发展信心足,制造业投资增长仍有支撑。
具体来看,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9%、13.2%。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8%、29.4%。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透露,根据有关信息,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企业占比近50%。5月以来,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
各地基建项目后续储备也较充足。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4月初,已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24个省(区、市),年度投资规模达12.7万亿元,可比口径较2021年增长11%。从11个省(区、市)披露的具体投向来看,投向基建项目比重为47%,高于去年。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
未来投资表现将如何?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预计转型升级需求和留抵退税将对制造业投资形成向上支撑,但需求趋弱和成本上涨或制约投资高度。特别是疫情短期内仍扰动基建项目开工施工进程,在资金和项目的支撑下,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可期,但全年幅度不宜高估。”
消费最差阶段或已过去
从消费表现来看,市场销售减少,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4880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4%、9.5%、8.8%。
值得一提的是,1至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从业态看,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1至4月,限额以上超市、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8.5%,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便利店零售额分别增长2.4%、6.8%。
不过,4月消费受疫情短期冲击明显。数据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当前消费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拖累:一是消费场景受限。4月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接触型的服务型消费受到较大抑制,最为典型的是餐饮收入下降22.7%;二是消费意愿低迷。不少家庭和企业的储蓄和积累被不断消耗,抗冲击能力下降,且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储蓄意愿上升;三是消费能力有一定削弱。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进而拖累居民消费。
付凌晖表示,从近两年来的经验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常生活秩序得到恢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会得到较快释放。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一些传统接触型消费加快向线上转移,居民消费升级态势仍会持续,有利于支持消费增长。
“往后看,预计消费最差阶段或已过去,未来企稳回升可期,但回升力度仍有限。”伍超明对记者表示,“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促消费政策显效和经济缓慢修复将共同支撑消费触底回升。”
政策加力打开内需空间
受疫情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于释放内需潜力而言也将更具挑战。王静文对记者表示,一是居民加杠杆意愿下降,房地产市场走弱;二是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从而导致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意愿下降。伍超明也认为,疫情冲击一定的就业收入、推高储蓄需求等,对消费产生的滞后间接冲击,将制约消费回升力度。
对此,王静文建议,从投资角度看,一是应通过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鼓励居民加杠杆;二是应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消费角度看,一是应加大纾困力度,稳住更多市场主体,保住就业岗位,稳就业;二是可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带动居民消费;三是要注重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尽快修复消费场景。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月25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五方面20项举措拉动消费。顶层设计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明确路径。
各地也纷纷出台举措进一步扩大内需。消费方面,福建发放4亿元商旅消费券,重庆补贴汽车“以旧换新”,云南拟减免73个旅游景区门票;投资方面,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的吉林省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088个,武汉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54个,总投资321.2亿元……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一系列“对症药”“组合拳”迅速实施,投资稳增长作用继续发挥,消费有望逐步恢复。
“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