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照片诠释中国湿地经典样式——鄱阳湖南矶湿地

2023-05-17 12:12:15 - 南昌发布

转自:南昌发布

打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官方网站,

在“湿地保护”栏目,

一幅照片特别醒目。

照片画面以绿色大地为背景,

一条大江从右上角流入,逐渐散开,

铺展在大地上,

河流纵横交错,蜿蜒曲折,

形成一条条“树根”,

“树根”的底部,

一片片金色闪闪发光,

呈现出独特的“金根”景观。

一幅照片诠释中国湿地经典样式——鄱阳湖南矶湿地

赣江和鄱阳湖交汇交融形成鄱阳湖南矶湿地,赣鄱大地的精华在这里沉淀、转化,孕育出灿烂的赣鄱文明,呈现出中国湿地的经典样式。(罗水长 摄)

照片呈现的正是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景画面。

丰富的画面语言,

描绘了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南矶湿地,

画面中的大江正是江西的母亲河

——赣江,

“树根”则是赣江分出的多条支流,

“树根”底部的“金根”,

便是各条支流汇入鄱阳湖时

长期冲刷形成的沙洲。

透过画面呈现的时空变化,

可以看到,

千百年来,

赣江与鄱阳湖在这里相亲相拥,

完成了一动一静的“乾坤转移”,

勾勒出中国湿地的经典样式。

据了解,这幅照片曾作为经典作品入展“美丽中国水”并被主办方收藏,还多次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新闻发布会、湿地宣传活动等场景中广泛采用,使之成为“中国湿地的脸”,深深地印在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人们的脑海中。

一幅照片诠释中国湿地经典样式——鄱阳湖南矶湿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幅照片的拍摄者——

南昌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水长,

揭秘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

解码中国湿地经典样式——

鄱阳湖南矶湿地。

 “我花了十多年时间拍摄鄱阳湖南矶湿地,拍她的春夏秋冬、一草一木,但大自然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我记录的只是豹之一斑。”对于罗水长来说,鄱阳湖南矶湿地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以见其全貌。

为了看清鄱阳湖南矶湿地的全貌,拍下一张湿地全景照片,罗水长下了很多功夫,进行了多次尝试,终于在201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在一架从厦门飞往南昌的航班上达成夙愿。“这幅照片之所以受到关注,根本原因是鄱阳湖南矶湿地太美了。从高空俯瞰整个湿地,她的美足以让世人惊艳、让世界震撼。”罗水长说,很多研究湿地保护的专家在看到这幅照片后,无不惊叹鄱阳湖南矶湿地就是中国湿地的经典样式。

鄱阳湖南矶湿地位于鄱阳湖主湖区的南部,地处赣江北支、中支和南支汇入鄱阳湖冲积形成的三角洲,总面积达333平方公里。绵延700多公里的赣江,从武夷山西麓一路奔腾,出赣州、经吉安、过宜春,在这里注入鄱阳湖,二者交汇交融形成了这片湿地。它如同一把展开的扇子,用赣江支流作扇骨、滩涂作扇面,将来自八万平方公里赣鄱大地的精华在这里沉淀、转化,滋润了无边绿野,哺育了万物苍生,孕育出灿烂的赣鄱文明。

一幅照片诠释中国湿地经典样式——鄱阳湖南矶湿地

记者马悦/图

地处赣江、鄱阳湖和长江的关键节点,良好的通江性,涨落有序的湖泊,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让丰饶的鄱阳湖南矶湿地有了磁石般的吸引力,这里成了植物天堂、昆虫圣地、鱼虾世界、候鸟故乡,各类生物在此和谐共处,形成了一个完整、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

据统计,在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资源有115科、304属、443种。岛上的乔木、灌木,沉水的黑藻、苦草,浮在水面的菱、荇菜,挺立于水面上的菰、莲,以及生长在饱含水分土壤中的芦、荻,为各种各样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大量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在这里繁衍,许多长江流域珍稀鱼类年复一年在此产卵、育肥、索饵、洄游,生生不息。

一幅照片诠释中国湿地经典样式——鄱阳湖南矶湿地

记者成奔/图

丰富的鱼虾资源,为候鸟搭建了天然“食堂”,让鄱阳湖南矶湿地成为东亚至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在候鸟保护方面具有国际意义。鄱阳湖南矶湿地既为20多万羽越冬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又为种类繁多的夏候鸟提供繁殖地。同时,也为本土珍稀物种提供生存空间,旗舰物种包括白鹤、东方白鹳、青头潜鸭、江豚等。目前,这里已记录到鸟类15目45科221种。其中,湿地鸟类共7目89种,占中国水鸟种类的35.6%。

如今,美丽的鄱阳湖南矶湿地

已经成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首批成员、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湿地网络成员、

我国第64块国际重要湿地。

在鄱阳湖南矶湿地的加持下,

2022年,南昌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金字招牌”

越擦越亮。

来源:南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海荣

编辑:刘培堃二审:金官终审:周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