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布蘑菇中毒指数和风险地图

2023-05-17 19:10:11 - 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5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实习生廖莹何林静通讯员张亚娜贾华云吴诗蓝)5月17日,湖南省启动2023年“5.17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活动。

湖南每年发生上百起蘑菇中毒事件,蘑菇中毒是我省主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和致死原因。每年6—9月是毒蘑菇中毒高发季节,专家提示,湖南以及全国真正的剧毒蘑菇都是常见的普通蘑菇形态,一般人群很难区分,“勿采、不食野生菌”是唯一避免中毒的方法。

湖南发布蘑菇中毒指数和风险地图

(根据报告中毒事件,以上是2022年湖南“最毒蘑菇”。)

发布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地图和中毒指数

湖南省食安办、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湖南省2023年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地图和中毒指数。

2023年湖南省划定毒蘑菇中毒风险高风险地区2个,分别是湘潭县和邵东市;中风险地区24个;低风险县市区81个。相较2022年,高风险地区减少4个,中风险地区减少3个。

湖南发布蘑菇中毒指数和风险地图

风险地区减少得益于2021年湖南省推出风险分级和综合防控措施,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和中毒人数实现两连降,事件数由2020年的575起下降至2022年的115起,中毒人数由1742人降至379人。

2022年湖南省省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数、死亡人数较2021年分别下降43%、25%,为近五年最低。

2023年前4个月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8起,相较去年减少20%,未发生死亡事件,继续保持良好下降势头。

湖南发布蘑菇中毒指数和风险地图

民间流传蘑菇毒性鉴别方法不靠谱

“尽管近年毒蘑菇的普遍宣传,让大众在中毒后能第一时间及时就诊,死亡率有了降低,但是中毒情况仍时有发生,仍需引起高度重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作红表示,很多民间所传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实际上是不靠谱的,如“根据颜色判断,颜色越鲜艳越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毒”这种观点就是极其错误的。

陈作红表示,我国蘑菇种类繁多,往往让人中毒的蘑菇跟可食用蘑菇长得非常相似,一般人仅凭经验难以区分。

“我们国家的真正剧毒蘑菇,颜色并不鲜艳,大多是白色或者灰色。”此外,民间还流传“烹饪蘑菇的时候加大蒜,大蒜变黑的有毒,不变黑的就没毒”这样的鉴别方式也是错误的,只有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才是唯一避免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方法。

【链接】

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案例

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一旦误食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增加人民经济负担。当前正值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减少中毒事件发生,提醒大家“不买不卖不采不食野生菌”,省食安办、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珍爱生命,远离野生蘑菇》——2022年4起中毒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一:自采蘑菇熬汤,9人中毒3人死亡

2022年6月,邵东市某镇村民上山采摘野生蘑菇并邀请亲戚、邻居共15人在家聚餐,其中食用了蘑菇和汤的9名村民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当晚送医就诊后病情仍快速恶化。

最终导致3人死亡,2人肝移植,医疗费用高达400多万元。事后经专家鉴定,村民所采蘑菇为掺杂有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

案例二:食堂烹饪自采蘑菇致群体性中毒

2022年5月,嘉禾县某公司19名职工在职工食堂食用了公司院内空谷壳上自采的蘑菇,出现恶心、乏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等中毒症状,经送往当地医院急救、洗胃、治疗好转,所幸此起事件中误食的热带紫褐裸伞属于毒性不强的神经毒性蘑菇,最终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案例三:野外作业采回毒菇,致多名职工上吐下泻

2022年6月,祁东县某供电所一名职工在外作业时采回了野生蘑菇并交由食堂厨师烹饪。当日供电所20名职工晚餐食用了蘑菇,而后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就诊,先后治愈出院。所幸食用的野生蘑菇为日本红菇,通常仅引起胃肠道症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四:采食野生蘑菇中毒,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2022年6月,租住在汨罗市的广西人李某在山上采摘约10朵野生蘑菇全部食用。出现中毒症状后,前往当地卫生室进行简单输液治疗后带口服药回家。一天后因症状加重被送至当地医院,已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最终因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该事件中所涉及的毒菇为剧毒灰花纹鹅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