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2024-05-17 11:00:4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灶头画又称“灶壁画”“灶花”等,指民间艺人用烟灰、水彩、色粉颜料绘制在乡间农家柴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是江南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曾经在农村地区,“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一幅幅仔细勾勒、寓意丰富的灶画,能使整个厨房都热闹起来,但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凋零,灶头画在我们身边渐渐消逝了。今天,循着柘林镇迎龙村的炊烟,我们再来一起感受这门乡土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

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在柘林镇迎龙村“小森营地”内,两位八旬老人陈治清、何也谷正在崭新的灶台上提笔作画。两人时而翻阅着字画册,时而在灶壁前比比划划构思图案,商量着每一个灶台都画些什么。景区刚刚翻新了作为特色的土灶,但现在的泥瓦匠并不具备画灶头画的能力,于是通过多方打探请来了两位“老法师”来完工。

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何也谷(左)陈治清(右)

“灶头画是很有讲究的,每幅画、每个形象都有故事和寓意。比如最常见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桃子具有吉祥长寿的象征,而山水则代表祈求一帆风顺,这都是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陈治清介绍道。今年84岁的陈治清,自小就痴迷绘画,平日里看到好看的图案,他就会剪贴下来想方设法将图案“移植”到灶壁上,通过经年累月的学习积累,早已练就了看到灶头大小形制,就能妙笔一挥让精致灶画跃然墙上的技艺。

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而今年82岁的何也谷,退休前是胡桥学校一名从教39年的美术老师。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他积极参与各项民间艺术活动,在社区指导滚灯、剪纸等手工艺的制作,虽已八旬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忙于各项艺术爱好,而灶头画也是他众多爱好其中之一。

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灶头画是传统美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它的题材和内容反映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以前,画灶头画是泥瓦匠必备的技能,但泥瓦匠的活又累又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干了,更何况是来画灶头画。”对此,何也谷也觉得很是可惜。

藏于炊烟的非遗!“柘”里的奉贤老人用笔尖绘就灶画艺术

画灶头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既要艺术创造力更需要体力,两位老人每天也需要6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幅灶头画,而完成整个工作需要整整一周时间。对于平常人来说艰苦的工作,两位老人却乐在其中。那是他们把淳朴的乡土艺术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深深嵌入灶壁,也是将这一方水土的智慧、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一束花、一尾鱼、一联字、一个故事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