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传说?还真没这么简单

2024-05-17 17:00:4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中国有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近日,一块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传说?还真没这么简单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是当年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写下的。

民间故事并非空穴来风、纯靠想象创作,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对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考究,由来已久。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中,就阐述了孟姜女的故事演变过程。历史学家顾颉刚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对故事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一般认为,孟姜女故事源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左传》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纪事体历史著作。

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传说?还真没这么简单

《左传》的记载。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国对莒国发动突然袭击,齐庄公亲自跃马挺枪攻打城门,被莒国的士兵砍伤了大腿,败下阵来。晚上,他派大将杞梁、华周二人带领士卒乘坐木筏,从猪龙河进入沭河,顺流而下,直奔莒城,准备偷袭。齐庄公不顾伤痛,亲自统领大队人马随后接应。第二天,杞梁、华周与莒子率领的人马相遇。起初,莒子企图贿赂杞梁、华周二人,被严词拒绝。这时,齐庄公和大队人马也赶到了。莒子见情势十分危机,就亲自擂起战鼓,指挥将士与齐军厮杀。结果,杞梁不幸被俘。因杞梁拒不投降,莒子就将他杀了。齐庄公见大势已去,带领残兵败将回国。

路上,齐庄公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齐庄公当即派人为杞梁吊丧,可是杞梁妻认为荒郊野外不是吊丧的地方,此举不符合礼仪规定,是对勇士的不尊重。齐庄公自知理亏,回国后,亲自到她家,严格按照礼制上门向杞梁吊丧。可见,《左传》中的“杞梁之妻”还只是一个拒绝“郊吊”的谨守礼法的妇人。

到战国中期,《礼记·檀弓下》记载了同一件事,不过增加了“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一句话。顾颉刚指出:“这是很重要的一变,古今无数孟姜女的故事都是在这‘哭之哀’的三个字上转出来的。”

稍后,《孟子·告子下》记载了淳于髡的话:“杞梁之妻善哭而变国俗。”意思是说杞梁之妻的哭调成了一时的风气,竟然改变了齐国的国俗。齐国人喜欢学杞梁之妻的哭调,这是孟姜女故事能够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西汉时,孟姜女故事中心以悲歌为主;到了西汉的后期,故事中心由悲歌变成了崩城。关于孟姜女哭崩城的地点,东汉初年王充《论衡》里说是杞城,三国时曹植在《黄初六年令》和《精篇》两篇文章中说是哭崩梁山,后魏郦道元《水经注》里说是莒城。不论是齐都临淄城,还是杞城、莒城,都不出今天山东省的中部。

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传说?还真没这么简单

公元5世纪到7世纪初的200多年间,是中国长城建筑史的重要时期。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都曾大规模修筑北部边地的长城,用来抵御塞外侵扰。尤其北齐和隋朝动用的人力、物力最多,引起的民愤也最大。于是,人们就借杞梁妻哭城的故事来一扫胸中块垒,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传说遂应运而生。

到了唐代,孟姜女故事基本定型,被记录在《同贤记》里。此时,女主人公由恪守礼教的杞梁之妻,变为敢于挑战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孟仲姿。另外,男主人公杞梁的名字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杞良。后来范喜良、范杞良、万杞良、万喜良等名字,都是在此基础上衍变出来的。与此同时,故事也离开了它的起源地齐国,而与秦长城结了缘。

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至宋初所写的藏书里,有一首小曲《捣练子》。其中写道:“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烟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在这里,杞梁妻终于和孟姜女挂上了钩,而且增加了送寒衣的情节,与今天人们了解到的孟姜女传说已经基本一致了。

如今,孟姜女传说可以说家喻户晓,并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淄博、莒县、济南市莱芜区,河北秦皇岛,湖南津市都获得了认证,可见其流布范围广泛,民间根基厚实。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张九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