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2024-05-17 20:35:00 - 中国甘肃网

【甘快说】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原标题: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开讲人:邹翔(人民日报评论员)

嘉宾:张兆友(大众日报评论员)

嘉宾:张文博(甘肃日报评论员)

邹翔:今年“五一”假期,山东淄博和甘肃天水的文旅市场都很火。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就会发现,两个地方的走红,都跟美食有关。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到底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大家呢?今天,我们的“评论君开讲”,连线两位分别来自山东、甘肃的嘉宾,请他们为大家现场解答一下。

张兆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淄博市张店区樱红路上的一家烧烤店。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是工作日的傍晚,这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 

小饼、烤炉加蘸料,这是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再加上可以自己动手在小炉上复烤,这便是淄博烧烤的与众不同之处。露天之下,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聚在一起,本身就构成了热腾腾的烟火气。

同时,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历史悠久。截至2023年底,有A级旅游景区81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感受烧烤的美味,体会齐风韶韵的魅力,让历史积淀与多彩现实撞个满怀,这便是淄博的城市生命力。

张文博:大家好,我现在在天水市秦州区的麻辣烫四合院。这里院落不大,却集聚了20多家麻辣烫店铺。最近,这里可火得不得了。

轻轻搅动这碗色香味美的麻辣烫,里面有丰富的“甘味”食材、还有这碗裹满汤汁的手擀粉,是不是也勾起了您腹中的馋虫?

天水麻辣烫以优质多样的“甘味”食材为基本原料,制作工艺守正创新,其味道的精髓就在于辣椒和花椒。“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西北农业特产,至今仍是西北人家的餐饮日常。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也会真切感受到天水人对手艺的传承、对土地的眷恋,以及流淌在血液里的勤劳朴实、坚守乐观。

漫步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古城,穿过烟火气翻滚升腾的街巷,呼吸着诱人的香味,在大快朵颐中感受美食之美、生活之乐,这样的“热辣滚烫”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甘快说】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邹翔:确实看起来很诱人。隔着屏幕,我都快要流口水了。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很多地方都注重在平台上,推广自己的文旅亮点。为什么是淄博和天水出圈了?

张兆友:回顾淄博烧烤火出圈的过程,政府与公众的积极互动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新闻热搜、博主打卡,地方政府抢抓“流量”,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介绍“淄博烧烤”美食品牌,同时优化服务、提升体验,通过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持续推升热度,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由此来看,城市宣传推广更需要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借助社交媒体的流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同频共振。

张文博:在公众看来,麻辣烫好像与地处西北的天水关系不大,这种印象偏差的“张力”,恰恰赋予故事的魅力。

正是以这个“偏差”为切入点,透过美食漫话美景,借助味道畅聊古道,讲述天水这个丝绸之路商埠重镇的文化故事,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持续推高了天水的网络人气。同时,甘肃省内许多其他城市,也拿出“压箱底的宝贝”给天水“添彩增色”,形成了城市品牌传播的合力。

不论是“接住”流量,还是将短期的流量转化为长期的“留量”,都需要攥指成拳、合力致远。

【甘快说】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邹翔:确实啊,“泼天的富贵”不好接。让“流量”变“留量”,“走红”变“长红”更难。这个问题大家也很关注。两个地方是怎么做的,你们又是怎么看的?

张兆友:城市提升口碑,传播是“加分项”,服务才是“基础分”。

立足本地特色,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才能不断引客留人。借助烧烤,淄博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并升级人才金政“50条”,持续加大人才公寓建设,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从吸引游人注意力到发掘人才创造力,打造就业创业的好环境,成为将短期关注变长期机遇的重要抓手。

张文博:立足一道菜,让麻辣烫品牌化,有助于推动形成区域产品的“独特IP”及核心竞争力。

跳出一座城,扶持甘肃各地打造更多新的文旅IP,让文旅发展的动能更强劲;下好一盘棋,扎实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将为甘肃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邹翔:感谢两位评论员,为我们带来冒热气、有“香味儿”的评论。淄博和天水,地理位置一东一西,但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老工业城市。透过“美食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地方借助文旅热度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进而带动传统工业转型“蝶变”的努力,也可以看到两个城市既注重传统遗产的发掘弘扬,又致力于向“新”而行的智慧。守正且创新、四两拨千斤,这对于其他一些城市的发展也可能有借鉴意义。

我们是党报评论员,欢迎关注人民日报评论、人民视频,我们下期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