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2022-06-17 07:00:33 - 市场资讯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近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在中国北京联合国大楼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举办。

北京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建议委员会的委员专家、赛区和场馆设计师、核心团队等杰出代表,集中在可持续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碳中和三个专题,向大家分享了实施“绿色”办冬奥和“可持续性”理念如何贯彻到赛前制定的计划、落实在三大赛区场馆和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期、赛事期间和赛后利用全过程的精彩故事。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先生致辞时表示,很荣幸应邀担任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建议委员,有机会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相关工作,并分享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负责的“可持续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 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国际良好实践原则》的相关理念。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全面落实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 “可持续·向未来”这个可持续性的愿景,以及各项可持续性原则得到了落实。就在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奥委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特别赞扬北京冬奥会在低碳、环保、可持续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比如 “创造性”、“百分之百新能源”、“山林场馆”、“生态奥运”、“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中国智慧”等,凸显了本届冬奥会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年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对话专题一 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

对话专题一由涂瑞和先生主持,围绕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战略和实施展开分享。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女士就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总体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冬奥会可持续性成效影响做了总体介绍。她指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到举办全面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可持续性要求的奥运会,可持续性要求融入到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以及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日常运作管理中,是第一届实现了碳中和的奥运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丽,以挑战、解决办法和成果为脉络,分享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鹏分享了可持续性在延庆场馆建设中的影响。将可持续性作为一个前置的原则和要求,在工程设计、施工之前做好规划和管理,是最重要的将可持续性原则融入实践的关键。延庆赛区实现了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建设过程中应用表土剥离技术成功保护富含珍贵种子资源的表土超8万m³,并培养了熟悉可持续性建设施工能力的施工管理队伍。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原巡视员于飞、原中国冰雪运动中心主任赵英刚点评了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工作。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从顶层设计开始就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性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包括已进入国际ISO标准申请程序的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性评价指南等,是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的一个坚实基础,是践行碳减排和气候减缓目标的典型案例。可持续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成就是培养了一批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人员,培养了全社会和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话专题二 北京冬奥会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话专题二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规划主任王茜主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分享了延庆赛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设计的理念、实践和创新应用技术。他提到,延庆赛区规划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且把这样的理念从规划设计的起点开始一直贯彻到整个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比如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提出“弱介入、可逆式、装配化”的高山架空平台系统,通过借鉴山地民居的传统营造智慧,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山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干扰和破坏,打造了生态敏感、场馆集约、复杂山地条件下的绿色办奥工程范例。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总设计师郑方,以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改造和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例,分享了如何从设计角度,实现体育场馆的运营可持续和环境低影响。他提到,使用轻型装配式的场地结构、设备、新型的智慧系统,实现了在一个原有的“水立方”游泳场馆基础上拓展全新的使用功能,并且在赛后可以长久地保持运行。“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从建造一个体积更小的冰箱到一个非常集约的场馆空间”的设计灵感,正是以可持续性塑造建筑设计、建筑美学的过程,大大提升了资源和能源效率。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张利,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脉络分享了张家口赛区的可持续性实践。他提到,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设计,把中国人对自然传统的理解和传统智慧重新进行了诠释。通过本土的尊重自然的山体地表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最小的自然足迹”在张家口赛区新建的场馆建设中得到了最大的实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联合国环境署日内瓦办公室资深环境经济学家盛馥来、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蔡志洲对北京冬奥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进行了点评。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工作给世界贡献了绿色低碳的冬奥模式,也是给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贡献了经典案例,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把冬奥场馆的绿色化低碳改造经验,复制到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两个山地赛区采取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移植保护措施,让斑羚、袍子、老鹰、北京水毛茛等这些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场馆的可持续性规划和设计,是在城市及周边生态敏感地区践行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可持续性的良好实践。比赛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一方面结合了中国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与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围绕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做了有益的探索,对可持续体育设施贡献出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诠释了如何真正通过这些可持续体育基础设施做到环境友好、社会友好、经济友好、发展友好和赛事友好。

对话专题三 北京冬奥会碳中和

对话专题三由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主持。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周剑教授,复盘了2015年以来冬奥会的申报、筹备和举办全过程的低碳管理方案和实施的全过程,特别是碳核算和碳抵消的方法学。北投集团冬奥会临时设施项目经理班浩,分享了奥运赛场临时设施从设计、建造、拆除恢复、赛后利用四个阶段的可持续性案例。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规划处桂琳处长,分享了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开创性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故事。以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制成的冰面没有任何气泡、没有任何裂缝,在硬件上成就“冰丝带”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冰”。

能源基金会中国区总裁邹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及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克,对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管理做了点评。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示范,是碳中和在全球范围的一次超前实践,其所建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核查和认可的整体技术规范流程和相关标准,共同构成了低碳办奥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标准体系。在北京市区、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地方实现了大空间尺度内的可再生能源的系统配置,包括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的示范工程等,证明了区域创新在绿色低碳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管理是北京冬奥会的突出特点,是把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来的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标准,也是符合国际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延伸。这些与联合国所倡导和坚持的和平、团结、公平、包容、非歧视、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繁荣等高度契合。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成功举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