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当下中国话剧的短板

2024-06-17 15:28:00 - 澎湃新闻

谈及上海话剧的滥觞,定会追溯至清末民初蓬勃兴起的学生演剧。百余年前上海圣约翰书院、南洋公学、徐汇公学、民立中学不仅上演宗教剧和外国剧,还编排中国的时事或历史故事,迈出了“中国戏剧现代性求索的第一步”(黄爱华)。到如今,各大高校业余剧团林立,可谓延续了学生演剧的传统,像是楼兰(1989)、卿园(1996)、扬之水(1999)、飞那儿(2001)等校园剧社已走过长达20年以上的历史了。

上海大学生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当下中国话剧的短板

“大话节”迎来了20岁。

校园戏剧素有“流动性、非商业性、边缘性”的特点,这似乎意味着其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演员表演,都无法与专业院团相提并论。如何才能不受困于这些特质,展现出校园戏剧的独特魅力。2004年,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启动,为发掘优秀的校园原创剧目、将更多热爱戏剧的素人推向公众视线、成就未来戏剧艺术提供了平台。20年来,推出了不少带有当代青年人视角、青年人态度的原创剧目。

本届“大话节”的主题是“戏创未来·逐梦前行”。这些涉世未深、迷茫懵懂的年轻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张望着即将到来的未来。他们凭借对热点社会话题的关注,对日常生活的敏感,将一个个生活的迷思带入了青春剧场。其中,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扑面而来:金钱消费时代的精神信仰(《福仕德姓福吗?》《峨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错时的爱》《十万米》)、都市人的情感危机(《春蚕豆》)、病患的终极关怀(《消融》)、创伤记忆的修复(《溯洄从之》)……

上海大学生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当下中国话剧的短板

《春蚕豆》剧照。

都市话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便格外热门,《美国来的妻子》《大西洋电话》《OK,股票》等剧目广为观众所知。本届戏剧节,学生们对都市男女婚恋问题与生存困境仍有所关注。上海戏剧学院屋顶提琴剧社的《春蚕豆》采用音乐剧形式,融合戏剧的抒情性与叙事性,以动听的声音唱出了异乡女子夏藤跻身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情感困境。她留在城市结婚生子,却没有真正得到过爱情。巨大的情感缺失,使她终于无法继续维系这冰冷的婚姻。可是,丈夫以至高的道德审判标准,质问妻子结婚的初衷,猜疑妻子的婚外情,甚至以卑劣的手段试探妻子,将女儿的不雅视频曝光于公众面前。这场夫妻间的拉锯战,分别在法庭、家庭、花店和酒吧四个空间里完成,却没有一处真正属于夏藤的生活空间。对于一位女性而言,留在城市,或者回到故乡,她渴望的不过是春蚕豆掉落时,有人能够帮她捡起的一抹温情。与之相比,剧中每一个在都市里沉沦、陷落的男男女女,又该何去何从呢?

上海大学生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当下中国话剧的短板

《峨眉》剧照。

对当代青年而言,面对纷繁芜杂的选择,何以安放飞扬的梦想?面对名利与金钱的诱惑,又何以平复躁动的欲望?上海体育大学竞攀剧社的《峨眉》,以青春、时尚、幽默的喜剧演艺风格,以网络直播为题材,讲述一位名叫“师太”的女主播的故事。本是因为输出情绪价值而深受女粉丝信赖的“师太”,自从被知名mcn机构看中后,她就成为了以流量吸金的带货博主。凭借俏皮的网络流行语、夸张的肢体动作,巧妙地完成了一位女主播价值观念的转变。遗憾的是,当一位女粉丝没有走出情感困境而选择以自杀了结生命时,被点醒的“师太”带领“众弟子”登台,以痛打渣男的结局草草收场。难道女粉丝无法走出困境,一定是“师太”之过吗;难道女粉丝死后,“师太”只能以拳脚相加的方式报复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大概只能在风中飘荡了。上海师范大学楼兰剧社的《福仕德姓福吗?》以浮士德与梅菲斯特之形探测当代青年人之魂,同样带有喜剧色彩。当业绩、经济、名利、婚恋的压力和诱惑迎面袭来时,每一次“神助”都可能将你推向万丈深渊。是接受,还是拒绝,成为一个问题。不难看出,青年人受困于现实,在过往正向的价值引导下,却很难在戏剧里找到合理的解释。他们努力约束自我,又陷入无法自持的境地,多条线索穿插并行,隐形的欲望之手,显影的方式难免让观众措手不及。喜剧难写也难演。两部作品颇具创意,演员笑对人生,在现场也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笑声。

上海大学生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正是当下中国话剧的短板

《飞扬的蒲公英》剧照。

除了写现实身边人、身边事,当代学生也关心历史当中性别与权力(《衔风》)、集体与个人(《飞扬的蒲公英》)、家国与命运(《线·锁》)的关系。他们思考的是,作为当代人,该如何与消逝的历史记忆对话,又怎样坚定价值观念,重建精神信仰呢?上海健康医学院2am.话剧团的《飞扬的蒲公英》调用历史影像,结合人物回忆,以时空并峙的舞台叙事方式将过去与现在的“赤脚医生”生活呈现在舞台上。在医疗条件改善、医学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年轻人是否能够理解当年不畏任何困难、抛弃个人小家庭,日夜驻守小诊所为广大乡民看病的“赤脚医生”呢?就像是李惠珍提着的古董药箱进入博物馆一样,“赤脚医生”四个字已作为历史被存在了档案馆。尽管剧作并没有正面作答,同样将问题抛给观众,试图以李慧珍默默无语的无私行动感召着每一个人。最终,她的儿子、学生在不理解之中,道出了“口号”“名誉”背后的仁爱之心。恰当熨帖的妆容,入情入境的灯光以及沉着自然的表演,为该剧增色不少,成为本届话剧节收获掌声最多的一场演出。

无论舞台大小,剧场终究是欢庆生命的地方。校园戏剧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原创力、现实感和实验性。这些,恰恰是当下中国话剧存在的症候。由南京大学学生编演的《蒋公的面子》《杂音》《我是月亮》《世外》《故乡》等剧目、北京大学校友创办的话剧九人推出的“民国知识分子系列”,让更多地观众认识到,校园戏剧不必止步于校园时空,还可以走得更远。“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创作竞赛”“声嚣读剧节”“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等各类青年话剧创作平台的搭建,使得青年编导的优秀作品得以有机会脱颖而出。热爱戏剧的年轻人不妨沉浸式地享受“青春剧场”,深度地感知“生活的迷思”。全面开掘题材内容和舞台形式的想象,避免趋于雷同化和模式化,创造别具一格且启人深思的“新”剧目。以激情和才华“戏创未来·逐梦前行”,在剧场筑梦,为青春放歌。

(作者系上海戏剧大学戏文系教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