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座画家念念不忘的“理想乡”——王边

2023-07-17 10:01:30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有座画家念念不忘的“理想乡”——王边

有座画家念念不忘的“理想乡”——王边

有座画家念念不忘的“理想乡”——王边

太行山余脉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是丘陵半丘陵区,一条溪流穿沟越坎,流淌其间。在这依山环水处,坐落着一个仅有1500口人的小村——王边。绕着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街巷,兜兜转转在村落穿梭,几声鸟鸣响起,仿佛把遥远的过往唤醒。在这里,仿佛可以与历史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儿时的自己对话……自从对古村落开发以来,传统古村王边经过修复改造,沉寂多年后揭开神秘面纱,惊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最近国家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中,王边赫然在列。

这里山丘起伏,溪谷弯弯,移民先祖随形就势,沿溪顺坡筑屋,土丘掘穴,形成了溪边茅屋蜿蜒凹凸、坡上住房高低错落、洞里人家隐约其间的民居格局。现在村民避暑纳凉的拦马坛,见证了王氏先祖临溪择址、扎根溪谷陵坡的起家之艰。

人丁繁衍,居所日增,宅第渐宽,沿街上百年的老宅挨挨挤挤,高高低低,布列街旁,大都是三合院、四合院,古门、古窗、古门楼,古朴、精致、典雅。在林林总总的老宅中,最为凸显的当属五大庄园,即“圈里门”“朝阳殿”“芝兰室”“震山河”“寓云翠”。

“圈里门”就是王家大院,明末清初兴建,规模最大,鼎盛时住着300多人,上下两层,上为土窑洞,下为门楼、平房,石头垫基,土坯垒墙,砂石灰渣捶制房顶。门楼高大,上有瞭望台,青石窄巷联通。这样的建筑既可防止匪患,又便于集中储粮,同时楼与窑洞相连,物尽其用,具有明清时期北方丘陵半丘陵地区典型的农家建筑群风格。

“朝阳殿”位于范边街道北侧,建于明初,王姓房主当时在朝为官,所建为其私人宅院,看上去高大宏伟,当地人称“九檩八搭朝阳殿”。今日虽显得破败,但依然显示着官宦人家的气象。

“芝兰室”,书香门第。该室之名取自于《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院室是读书人日读夜习的所在,求学精尽,为的是有个好的前程。从室名中既能看出王氏先人良好的文化素养,又能体悟到王氏先人重视文化育人的优良族风。

“震山河”,武术之家,名字彰显着英武霸气。村落习武蔚然成风,特别是武举人王珂创“金钩挑玉鲢”,名闻遐迩,一次赴京赶考,因酒误场,应邀演练武艺,那精湛的招式,赢得众人纷纷点赞。

“寓云翠”是兴商的标志。王氏先祖突破单一农耕的传统思维,开拓兴商之路。首先在“寓云翠”边开设酒坊。酒坊门上有副对联“溪畔酒家引商贾,闹市佳酿醉客家”,道出了那时酒市繁闹、商贾云集的盛况。随后,王氏先人相继开办了油坊、染坊、米坊、面坊等,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作坊如今散布在村落中,院中屋内摆放着已成历史的老物件,诸如轧芝麻的石碾、酿酒的烧锅等,就像历史留下的符号,留住了记忆。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田里多是旱作农作物,人力耕种。当地产的小米、红薯香甜可口。在村史馆,我看到了许多过去使用的农具,如耧、犁、镰刀、锄头、马鞍等,让人回味农耕时代的慢时光。

前几年有画家来到王边,给古村起了个诗意的名字——溪谷。这些画家钟情此处的古韵,租房住下,写生创作,收徒传业。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为古村赋予了新的文化气息。据永年文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