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提升供给品质,推动中国汽车业高质量发展

2024-07-17 05:00: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有消息称,近日宝马在中国市场退出了“价格战”后,奥迪、奔驰等品牌紧跟其后,甚至开始上调价格,成为舆论热点。事实上,通过自降品牌价值参与价格战很难换来长期销量增长,反而可能会让一部分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可度降低,这并非是豪华品牌所乐见的。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但与此同时,价格战也导致一部分国产新能源汽车厂家面临亏损问题。

与此同时,燃油车销量受到持续冲击,其中日系车受影响最大。今年1~6月丰田在华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0.8%,日产汽车下滑5.4%,本田销量减少21.5%,其中6月份进一步恶化,分别减少了12.9%、23.6%、39%。燃油车被迫加入价格竞争之中,包括以便宜著称的日系车,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销量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汽车价格战是市场行为,但也需认识到该现象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首先,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价格战会进一步减少其利润,影响正在推进的技术迭代过程并增加经营困难,对国际化战略产生影响。国产燃油车正在由普通级向中高级轿车升级,价格战无疑也会带来相应冲击,因为合资品牌同级别车也在降价竞争。其次,价格战若持久下去,车企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支撑,这可能会影响汽车的质量与可靠性,从而影响国产汽车的口碑。与此同时,价格战可能会将整机厂拖欠上游零部件企业的货款周期进一步拉长,影响产业链上游的资金周转与创新投入。其三,价格战影响汽车行业利润,导致产业的税收也有所减少。虽然消费者在短期内可以在价格战中受益,但从长远看,这也可能影响未来的产品供给质量。

汽车价格战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难以有效地刺激市场销量可持续增长,只是短期内出现市场占有率结构性的轻微变化,而且很难导致汽车市场在短期内集中度提高,也很难实现市场出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本土成长性市场,同时又是由巨量企业组成的制造大国,在国内外巨大需求支撑下,各行各业都涌现了大批企业,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过去,一些在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水平的企业曾以价格战追求市场占有率,通过规模性生产降低成本以参与低利润的同质化竞争。比如为贸易商做代工的企业为了争夺大订单会将加工利润降到几分钱,一些家用电器以及消费品厂商也会采取这种模式。

但是,这种价格竞争往往难以产生行业出清,从而难以增加行业市场集中度,因为在产品同质化状态下,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会跟随价格竞争,这会导致行业平均利润变薄,而利润较低又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投入。我国汽车行业价格体系相对稳定,国产品牌近年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应该着眼于向上升级,而不是通过价格战进行同质化竞争。因此,应该通过促进供给品质的提升,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