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下的一代才女

2024-07-17 06:00:22 - 媒体滚动

转自:黑龙江日报

多重视角下的一代才女

多重视角下的一代才女

□林颐

今年是建筑学家、艺术家、作家林徽因诞辰120周年。阅读《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看见的不止林徽因,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作者于葵,林徽因的外孙女、梁再冰的女儿。家族后辈写敬仰的先人,初衷“是为了缅怀亲人,表达思念”,书中呈现了一种澄澈的、纯净的表达。这源于作者的真情、审慎与克制的态度,它确是要“带给读者一个既不被无限虚夸、也不被恶意贬损的林徽因。”

全书有许多内容之前未见。由于作者身份特殊,她能获取梁、林家族及其同时代人的原信、原稿、照片或各种遗物,这是其他作者没有的优势。同时,作者也得以拥有多重视角,既有家人的,也有其他亲友和研究者的,还有林徽因的文字或“自述”,三者融汇,凸显了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真挚。唯有真挚,最能配得上对林徽因的讲述。唯有真挚,最能让读者沉浸于情感的氛围,更进一步去深思:是什么造就了林徽因?

铸造林徽因人生底色的,离不开“两位父亲”的悉心教导和爱护。林长民1920年携林徽因游历欧洲的日记始终保存在于葵家中。林长民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底蕴,对女儿有很大的影响。家学的熏染、父亲的传授,对日后成为建筑师和诗人的林徽因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后世子孙拥有的珍贵的家族遗产。林长民遇难之后,梁启超写信给梁思成,要他慢慢地拿达观的道理安慰她,拳拳心意,溢于言表。未来的岁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将遭遇无穷的厄运,而早年梁启超恩重如山的关怀,始终是他们婚姻的强大支撑。

林徽因立志成为一位中国女建筑师,可是,将梦想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当时整个世界都没有女性从事建筑专业的先例,林徽因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拒之门外,她只能以报考艺术专业并选修建筑的方式,辗转地达成自己的学业目标。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前夕,一则新闻告知公众:5月18日,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在2024年毕业典礼上正式向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于葵代表林徽因接受了证书。这份迟到的认可,既是对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学先驱的表彰,也是对这位被忽视的女性成就的认可。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放弃了他们盖洋房的好机会”,加入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营造学社,从头创建中国建筑学体系。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们奔波在路上。交通不便,住宿肮脏,饱受虱子、跳蚤侵扰,连口清水都喝不上。就是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梁思成、林徽因完成了《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等报告,为中国建筑田野调查树立了典型。身逢乱世,危在旦夕。“七七事变”,京城沦陷。梁思成、林徽因携家带口,暂居长沙。敌机来袭,家园化作废墟,炸弹与残肢纷飞。梁思成、林徽因只得继续南下,行至滇境,与流亡至此的中国学人汇合,赓续学脉,共建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林徽因以孱弱的病躯参与到中国建筑研究和古建筑保护的事业之中,身处逆境仍然坚守风骨,凸显了她那一代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

此书共计43.5万字,又附带着很多图像资料,是一部详实的“大传”,突出了林徽因的事业成就、风骨气度和家国情怀。同时,它也是一部“小传”,穿插描述了家庭成员相处的各种细节,温暖动人,情真意切。于葵写了很多“母与女”的故事,像曾经林长民对待林徽因那样,林徽因也平等对待子女,在梁再冰幼小之时,就把她当作知心朋友对话、交流。小再冰既有可爱纯真的一面,又能担当家庭的责任,成熟稳重,这是林氏门风的遗存,也启悟读者:为人父母,为子女长远计,该怎么做?

这些难得的日常片段场景,组合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林徽因,书中还有很多诗文选段,可以直观感受林徽因的风采。这也是我极力推荐大家读这部传记的原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