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2024-07-17 06:56:05 - 南宁晚报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本报记者叶祯/文宋延康/图实习生黄佳嘉

7月15日入伏,时长40天,不少市民选择贴三伏贴、艾灸、喝祛湿茶等方式来养生和祛湿。对此,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院区中医经典病房主任罗莎表示,每个人体质不同,选择合适的养生方式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最佳时期

每年三伏天前,市民雷女士都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三伏贴。7月2日,她到位于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院区内的高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了伏前贴,16日上午,又到该中心让医生把脉后贴了初伏贴。通过多年坚持敷贴,雷女士感受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此疗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同时,对秋冬季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也会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罗莎介绍,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此时阳气最旺,毛孔张开,选取相应穴位进行治疗,使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甚至不易复发。她提醒,三伏贴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贴2小时即可把药膏取下。儿童贴敷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孕妇和穴位上皮肤破损的人群不宜贴三伏贴。

可自我检测判断有无湿气

广西地处亚热带,不少人喜欢在夏天饮用祛湿茶或是祛湿汤,以祛除湿气。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罗莎介绍:“有一个自我检测的方法,把舌头伸出来,舌苔比较白且两边有齿轮印,那就是湿气重。此外,大便不成形、精神不济、容易犯困等等,均是湿困在体内的表现。”

除湿气是不是要喝祛湿茶?罗莎表示,这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判断,舌苔比较白且舌边有齿轮印的人群就不宜喝凉茶,否则会损伤脾。在三伏天应该温养,增加阳气排除体内寒气,少喝冷饮,少喝凉茶,少吃寒性食物,长时间坚持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效果。

入伏后,如果出现乏力、头晕、恶心等像中暑的症状,可以适当煮一些乌梅三豆饮(黄豆、绿豆、黑豆与乌梅煮的汤)饮用,解决精力流失的情况。如果有暑湿的症状又没有出汗,或是出汗比较少,很乏力,可以煮香薷水饮用。

也有市民称,三伏天泡脚可以祛湿,往泡脚的水中加一瓶藿香正气水,效果会更好。罗莎认为,泡脚和艾灸都可以起到温通的作用,但要注意治疗时间,上午11时至12时最佳,泡脚时可以适当加藿香正气水或艾叶,促进血液循环。

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

三伏天养生和祛湿,除了三伏贴,有人根据线上购物平台的推荐,购买四物汤的材料煮水饮服,也有人到医疗机构做艾灸、针灸,这些方法是否都有助祛湿?

“只要是温通的治疗都合适,选择适合自己的,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寒湿体质还是湿热体质。”罗莎建议,入伏后,容易出汗并汗多的市民可以适当煮乌梅三豆饮,有滋补津液的功效。

家有老人的可以适当泡一些西洋参水饮用,西洋参性偏凉,在人的气比较虚、天气又比较热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饮用一些,但不能长期或过多饮用。

罗莎提醒,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太一样,最好先到医院做一个体质辨识,才好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延伸阅读

三伏天防“暑”更要防“寒”

夏季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很多人以为伏天只要防暑,但实际并非如此。三伏天里也有不少寒冷因素,此时极易感染寒湿邪气。所以,三伏天既要防暑,也要防寒。

 发汗小心中暑

雨后散步易加重湿气。夏季暴雨后,湿气因热蒸发往上走,不宜出门锻炼,否则会因湿热交杂,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

发汗过量会脱水。“三伏天”锻炼要避开高温,且不宜运动量过大,宜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即可,出汗太多易造成脱水甚至中暑。

冲凉水澡也能中暑。人体大量出汗时,不能立刻冲凉水澡,否则张开的毛孔会骤然收缩,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就可能导致中暑。建议平时洗澡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

“防暑”之余更要“防寒”

颈椎怕冷,避免误伤。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颈椎持续吹冷气,会使颈背部肌肉受寒,以致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

心脏让你“别吹瓶”。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切忌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突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脾胃劝君“莫贪杯”。绿豆汤虽然解暑,但绿豆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多,过量食用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泻,损伤脾胃。所以成人一周喝2~3次、每次一碗最佳,幼儿肠胃功能较弱,应适当减少食量。

综合央视、人民日报、新华视点报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