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频繁“上新”意味着什么?

2024-07-17 08:30: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日前,新华社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吸血鬼乌贼”相近新物种——拟幽灵蛸。今年以来,仅新华社就报道了长江上游发现鱼类新物种“贵阳金线鲃”、四川发现植物新种“荥经凤仙花”、广西发现新物种“龙州中华喀鳅”、广东发现新物种“莲峰角蟾”等。此外,各地也在不断传出发现新物种的消息。

我国每年也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并且是唯一一个每年都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今年5月22日生物多样性日当日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和267个种下单元,动物界新增4045个物种和159个种下单元,植物界新增358个物种和16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2020个物种和92个种下单元。

物种频繁“上新”,能否说明当地生态环境变好了呢?记者咨询相关专家后得知,对环境有要求的物种可以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同时也要认识到,有些物种的发现也是人类认知的探索和延伸。

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还在不断刷新。甚至有人说,自然界中的物种不管是否被科学界记录,它其实本来就存在,只是过去人们不知道而已。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物种的鉴定变得比以前更科学高效了。如今,科考力度不断加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更多发现新物种的便利条件。特别是随着环境DNA(eDN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有了显著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新物种的发现能够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恢复、污染防治、建立保护区等都为物种提供了适合的栖息环境。比如对环境比较敏感的鸟类,‌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吸引更多鸟类栖息和繁衍,‌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则可能导致鸟类数量减少或分布范围缩小。再如,有些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它们的发现也可以从一定层面上来佐证生态环境的转好。

总的来说,发现新物种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进展,也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个指标,但需要结合其他生态环境指标和长期数据来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宜简单地将“某个地方发现新物种”解读为“该地生态环境变好”。因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多要素、多变量构成的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环境质量等。

新物种被发现,不仅丰富了生物物种资源,还能为相关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要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定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