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AP中的海洋保护:OECM的识别与国际实践

2024-07-17 14:28:31 - 澎湃新闻

生态环境部今年初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2023版NBSAP),在国家政策层面首次纳入OECM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具。OECM即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为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而引入的工具。

基于CBD提出的OECM定义及四项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推出了工作指南,帮助各缔约方识别OECM。但是,具体如何应用这些标准来识别OECM仍是一大难点。目前,全球OECM的研究和识别都处在起步阶段。本文旨在通过两个案例简析,帮助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在海洋OECM的识别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标准。

NBSAP中的海洋保护:OECM的识别与国际实践

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洛斯·伊斯洛特斯岛海狮栖息地,一只海狮幼崽在一群饵鱼附近嬉戏。@BrentDurand/GettyImages

背景

OECM的概念最早在2010年通过的CBD爱知目标中提出。但直到2018年CBD第14次缔约方会议,才首次确定了OECM的识别和管理标准。COP14将OECM定义为:除保护区之外的地理定义区域,其管理和治理方式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积极且持久的长期成果,同时带来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以及在适用的情况下,保护文化、精神、社会经济以及其他本地相关价值。OECM的保护对象包括陆地和海洋等区域。2022年,CBD第15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其行动目标3提到了两个实现海洋30目标的措施,一个是海洋保护地(MPA),另一个就是OECM。

在设计、管理和实施良好的情况下,OECM可以作为MPA的有益补充。不过,相较于MPA,OECM的应用相对较晚。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案例和相关研究都很少。应用OECM的难点在于如何使用四项标准来识别OECM候选区,尤其是标准C,“为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做出持续和有效的贡献”,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讨论和验证,不能简单套用。

为推动OECM在国内的发展,2023版NBSAP将OECM的标准建设确定为优先工作项目,要求通过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OECM科学内涵及外延,并开展沿海和海洋OECM等试点示范建设。

OECM的识别标准

根据CBD第14次缔约方会议的决议,识别OECM需要满足的四项标准包括:

•标准A:目前未被认可为自然保护地的区域。

•标准B:区域被治理和管理。

•标准C:为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做出持续和有效的贡献。

•标准D: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以及文化、精神、社会经济和其他与当地相关的价值。

OECM的识别流程

IUCN发布的《OECM识别与报告指南》通过将潜在OECM区域的综合信息与CBD定义和标准以及IUCN技术指南进行对比,帮助使用者判断此地点是否满足OECM标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筛选、获得许可和全面评估。

每个OECM候选区都必须进行个案分析,且必须证明其可以长期、有效地保护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渔业管理区域等多用途生产区,尽管在管理时也会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因素,但不应被看作OECM。IUCN指南明确提出,多用途生产区很重要,但应该归入其他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而不是30%的保护目标。

案例简析

通过分析以下两个案例中的区域是否可以成为OECM候选地,并了解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OECM标准应用的理解。这两个案例是来自美国的真实案例。水族馆、环保组织和社区组织等20个机构于2021年对多个美国OECM潜在候选地进行了评估,其中就包含这两个案例。

美国劳滕伯格深海珊瑚保护海域

基本情况:劳滕伯格深海珊瑚保护海域(LautenbergDeep-SeaCoralProtectionArea)设立于2017年,覆盖大西洋41,440平方公里的海域,包括15个分散的深海珊瑚区。尽管这片保护海域限制了大多数底拖渔具,禁止海上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开采,但仍允许使用底部接触式渔具的龙虾和蟹类商业捕捞,而且上方水体存在大规模商业捕捞,这些活动依然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分析:这片保护海域已设立五年,且有可能长期设立。但如果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批准,它的保护要求也有可能被改变。此外,对深海珊瑚等生态系统及捕捞物种的监测十分有限。目前还无法评估该海域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否做出了长期有效的贡献,因此无法满足标准C的要求。此外,劳滕伯格保护海域虽覆盖面积不小,但不包括一些具有生态重要性的区域,例如海底峡谷的头部和峡谷间区域。在这片海域中,对渔业的限制仅存在于海洋底部,其上方的水体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因此这片海域并不满足标准D中关于生态系统功能需具有重要价值的要求。

结论:劳滕伯格保护海域不满足OECM标准C和标准D,不应成为OECM。

美国北极管理区

基本情况:为保护北极的生态环境,应对当地渔业信息缺乏的问题,并减少捕捞活动对当地原住民及其传统生活方式可能造成的影响,美国于2009年实施了《北极渔业管理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美国北极管理区内所有的联邦水域(3-200海里)被设为禁捕区,明确禁止所有商业捕捞活动。另外,该地区大部分海域已取消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租赁权,永久禁止海上钻探,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保护。

分析:虽然无法排除北极管理区重新开放商业捕捞的可能性,但目前可以预计保护措施还会持续实施。根据《北极渔业管理计划》,如果未来决定要重新开放捕捞,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在开放之前实施几年的监管,以及符合相关的科学标准。此外,在北极管理区成为OECM之后,一旦捕捞规定改变或引入新的捕捞业,则需要重新评估该区域是否符合OECM的标准。

该候选地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当地尚未进行定期的生态监测。需要进一步了解附近海域的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方对该海域生态连通性也提出一些疑问。因此需要更多的信息以便进一步分析。

结论:总体而言,美国北极管理区是一个很好的OECM候选地,值得进一步研究。

结束语

OECM的识别和设立需要遵循特定的流程。每个OECM候选区都必须进行个案分析。从本文提供的两个案例来看,每个海域的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保护方式各有区别,是否可以实现长期、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是判断是否符合OECM标准的关键。

为了充分理解OECM的标准,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OECM科学内涵及外延,可以收集、分析国际上现有的OECM案例,并扩宽思路,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可以初步筛选在法律法规上可能符合OECM定义的管理区域和类别。将国际标准和案例与国内实践进行对比,有助于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OECM识别标准,推动OECM标准化进程,为“3030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