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2024-07-17 17:17:08 - 山东发布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副省长周立伟等介绍山东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情况及省属企业首届“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人民网记者:

刚才我们参观了省属企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请问这一批创新成果主要亮点有哪些?

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满慎刚:为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发展氛围,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作用,省国资委通过企业申报、初选、专家复评等程序评选出了省属企业首届“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成果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十强”产业,及智慧矿山、智慧交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涵盖了近两年来省属企业在各个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下面,我简要介绍下各个创新成果的突出亮点。

第一个成果是山东重工集团“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商业化柴油机研发及应用”。该成果持续突破柴油机热效率极限,四年实现了柴油机热效率的四大跨越,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行业又一次走向了全球科技巅峰。

第二个成果是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共同承担的“深地资源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与示范”。该成果突破了深地精细探测、深井智能开采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全面提升深部资源开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为我国矿业领域向智能化智慧化无人化方向转型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三个成果是山东海洋集团“耕海1号大型智能化海洋渔业综合体”。“耕海1号”是全国首制装备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在国内首次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实现了海洋牧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山东海洋渔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开创了我国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

第四个成果是浪潮集团“面向云数智关键应用的分布式融合存储”。该项成果突破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价值生产平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5亿元,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个成果是山东港口集团全球首套“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超越国内外同类产品,实现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60.2自然箱,十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助力中国港口行业勇攀国际领先高峰。

第六个成果是山东能源集团“盘古矿山大模型关键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该项成果是全球首个矿山大模型,成功突破行业传统人工智能应用难题,实现了矿山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规模化复制和快速应用推广,加快了矿山智能化建设进程,建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第七个成果是山东科创集团牵头实施的青海省“揭榜挂帅”重大科技专项“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该项成果解决了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第八个成果是山东高速集团“济青中线零碳智慧关键技术”。山东高速集团打造的济青中线济潍段,是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首条隧道不降速通行的高速公路、首条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四网融合”的高速公路,为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山高经验、山东样板、全国标杆。

第九个成果是浪潮集团“工业数据链网融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该项成果作为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和可信流通的技术解决方案,已成功为食品、能源、电子等32个行业构建了工业互联网数字底座,服务超过2100家大中小企业。

第十个成果是山东种业集团“荷斯坦奶牛特色核心种质自主培育及良种产业化”。该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率先研发牛体外胚胎生产、牛试管婴儿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开创了牛繁殖技术的“5G”时代。

答记者问|山东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评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香港商报记者:

请问山东省国资委在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的考核激励政策?

满慎刚:近年来,省国资委始终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核定经济效益指标时,落实研发费用分类视同利润加回机制,提高重大技术攻关投入加回比例,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合理增长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山东港口集团等7户企业承担18项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发生的研发费用0.96亿元,分别按2倍、1.5倍共计加回1.45亿元。

二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考核指标。2024年,在经营绩效考核中,对布局或拟布局战新产业领域的企业,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个性化考核指标;在改革绩效考核中,将科技创新指标所占权重由原来的12.5%提高至30%,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视和强有力支持。同时,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在考核企业研发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新增科技成果产出情况考核,包括企业制定标准数量、获得专利数量、承担重大科技攻关、建设创新平台情况等,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产出效率。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促进内部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省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中,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团队,工资总额难以满足工效联动支撑的,可以予以单列;引导企业内部工资总额分配向科技人才集中的子企业或机构倾斜,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励。2023年,共有5户省属企业申报28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涉及人员397人,实际单列工资总额8510万元;2024年,共有8户省属企业申报33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预计申请单列工资总额12381万元,同比增长31%,工资总额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开展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联合省科技厅,制定山东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聚焦建立“先赋权、促转化”的赋权模式,赋予国有企业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部分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激发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方面主动作为、探索创新。力争2025年底前,促进国有企业一批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研发突破,实现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实施转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适合山东国有企业实际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机制。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考核激励政策“工具箱”,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