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2024-07-17 19:31:38 - 21世纪商业评论

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本文字数:2004|预计3分钟读完

 团结钢厂,服务出海。

来源丨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丨张昊

从去年开始,找钢网联合创始人王常辉基本就常驻中东市场了。

他与找钢网创始人、CEO王东“背靠背”:一个负责在国内大本营稳住大盘;另一个负责在海外闯出一条新路。

去年,找钢网已经达到约5000万吨的交易额规模了,不出意外,今明两年还会持续增长。

“交易量达到1亿吨之后,我们也许会面临高速增长的挑战,企业发展速度变慢,各种问题就会出现。”王常辉说。

1

钢铁超市

从某种程度上讲,找钢网才刚刚完成商业模式的转换——从自营模式,改为纯平台模式。

这家千亿元级别交易额的公司,要从组织架构层面开始根本性的变革。

此外,还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毕竟不做自营,“失去”了一大块收入来源。

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王常辉

到海外去,必须挖出“钢”。

起初,团队观察到近两年钢铁出口量在同比两位数的增加。随着国内钢铁价格走低,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国外客户重新青睐中国钢材。

之前找钢网是“吃过亏”的。

2015年到2018年,他们开设了8家海外公司,设置海外仓,直接销售钢材。结果,因为价格低,在一些国家遭到当地经销商的反弹。这也导致海外公司业务停摆了许久。

这次他找到了一个小切口——给出海的中国建筑企业提供服务,以此来跑通在国外的服务链条。

向海外客户介绍找钢网时,他用的词是“钢铁大超市”。

超市在中东地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万能”,王常辉说,“一提超市,客户马上就懂了,就是便宜、省心。你要说是‘平台’,人家根本不知道是啥。”

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准备工作要做得很细。

进驻一个国家后,前期的实地调研就得两三个月,要去跟当地的钢厂和潜在客户沟通,还要考察加工商的情况,这是重要的一步,上百种产品都要在本地完成加工。

发展也不会太快。王常辉给自己的时间是三年。

顺利的话,届时他们会在中东建成“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同时,非洲和南美洲也要完成初步布局。

2

瞄准中东

“在整个钢铁行业没有大幅增长的状态下,我们今年可能还保持着高速增长。”王常辉说。

起初,他们锁定了偏下游的中小采购商,全国大致30万家,客单价在10万元左右。过去这个群体不受重视,订单太碎了,同时期的互联网平台也嫌“麻烦”。

这部分订单占中国钢铁市场流通量的70%,王东当时的判断是,这群客户采购频繁,理性且极具规律性,如果服务好,转换成本很高,基本零流失率。

他的判断很准确。

找钢网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是,2021年按交易额贡献的前500大采购商中,在2023年仍保持交易关系的比例高达91.8%,平均一年的净现金留存率也高达131.1%。

新课题,是1亿吨年交易额达成之后怎么办?出海是唯一的选择,得快速行动。

瞄准中东,是因为东南亚也很卷。中东,“中国人很少,避开与同胞的‘卷’。”

公开数据显示,中东的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还不到3%,加上北非的产量都不及我国一个产钢大省的水平。

与钢铁产能匮乏相对应的是基础建设的扩张,在很多中东国家,交通和房建依然是最活跃的投资项目领域。

几家以建筑为主营业务的央国企,其实早就在中东有了很大的业务规模,行业都称它们为“建造狂魔”。供应链的问题,一直没有完美解决方案。

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在王常辉看来,找钢网现有的资源就可以满足央企的这些需求,他还可以更卷,“周六周日我们都工作,很多外企是不干的。我们响应效率高,成本还低。”王常辉说。

找钢网的迪拜公司在2016年就成立了,在当地一直有团队,十几个人,除了一个印度籍经理之外,雇佣的全是当地人。

在招聘上,王常辉倒没太遇到挑战,毕竟十年前他们那次出海,就基本采用了全外籍员工配置。

3

提高效率

相比国内做平台而言,找钢网在中东,看上去更像做的一单单的“生意”,就是招标、签单、服务的闭环重复,跟国内的模式大相径庭。

这也是王常辉经常强调的“数字化”,如果只做“供应链”,找钢网在海外的模式探索并不算真正完成。

找钢网的常规打法,是一项新的技术模块要先在内部跑通。如果能提前解决掉流程中的部分痛点,就马上向交易链上的所有角色推广。

经典案例是购买流程从13个环节极度简化成3个。原先一个订单,可能需要1个小时,但是在找钢网,平均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笔订单。

如今,每月百亿元的交易规模,只需在每月初花三个工作日,就把报表做出来了。

财务人员从2015年的151人减少到现在只有30多人,业务规模却翻了好多倍。这就是王常辉理解的“吊打”。

在中东,王常辉延续着他“穷追猛打”的风格,他在内部戏称自己为“中东卷王”,不错过任何订单机会。

钢铁卷王,杀入中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