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 立足主责主业,云南省属国有企业这样担当作为→

2022-08-17 23:21:25 -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转自: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8月17日下午,云南省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ESG)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建投集团、省工投集团、能投集团、云煤(煤化)集团、设计院集团5家省属国有企业依次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建投集团

构筑互联互通网络,助力交通强省

积极参与我省“能通全通”、“互联互通”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在全省投资建设高速公路42条(段),总里程2952.18公里,总投资近5000亿元,已通车运营高速13条(段),收费总里程约762公里。

投资建设的香丽高速于2021年9月全线投运,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第一条高速公路,为沿线16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已通车运营的保施、元蔓、蔓金、大戛、广那高速等,途径施甸、广南、金平、绿春、元阳等地,为当地群众增添了一条对外运输的大通道。

积极推进“直过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村村通”硬化路建设,投资建设了怒江州兰坪县“直过民族”公路项目、保山市施甸县农村公路路网项目、文山州富宁县乡村振兴道路建设项目等“村村通”项目,合计里程2761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

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积极投身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参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生态移民搬迁、生态治理、矿山修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旅游小镇等投资建设。

作为云南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投资建设主体,全面参与洱海、程海、泸沽湖、阳宗海、抚仙湖等7个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构建长效机制。其中,洱海保护治理实施项目6个,成为全国生态项目的示范标杆和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的典范。程海保护治理实施项目14个,“智慧程海”建设为科学治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发展绿色环湖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泸沽湖保护治理将生态搬迁、生态建设、生态修复融入景区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成为新兴网红打卡点。阳宗海保护治理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52个,新建污水系统230公里,水环境治理效果持续提升。抚仙湖保护治理,2.8万人环湖搬迁首战告捷。

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投资建设的弥勒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文化+旅游+康养+农业”模式,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成为集高端健康修复、温泉水疗、文化艺术、原乡田园、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产业发展。

聚焦重大民生工程,勇挑责任重担

全力投身易地扶贫搬迁、水电站保护区移民搬迁、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民生工程,增进民生福祉。

承担我省2018—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60%的建设任务,在昭通、曲靖、丽江、楚雄、怒江、迪庆等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8个,建设安置点83个,完成了66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30余万群众搬出大山踏上共富路。

全面参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程,在昭通市巧家县8个移民安置区建成22504套333万平方米安置房,成立专门物业团队配合昭通市委、市政府完成1.78万户5.3万库区移民有序平稳搬迁,帮助移民转身成为新市民、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保障了白鹤滩水电站按期下闸蓄水。

建成普洱市孟连县防疫隔离安置点8个地块5113间7万多平方米隔离板房和配套设施,全力参与边境隔离墙修筑,严防死守昆明篆新农贸市场、五里多农贸市场两个“菜篮子”安全,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打好定点帮扶“组合拳”,一体推进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和党建扶贫,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及各类社会捐赠1.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8个,外派驻村扶贫干部114人次,帮助实现脱贫1237户5108人,挂联的7个贫困县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2021年5月,完成新一轮驻村队员轮换调整,选派10支工作队31名队员驻村履新,全面推进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靖安镇,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10个行政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集团挂转办相继获评全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集团连续6年获省级单位定点帮扶考核最高等次评价。

共绘企业发展蓝图,共享发展成果

整合重组6年来,集团年度营业收入从820.93亿元增长至1631.69亿元,实现利润从20.92亿元增长至43.60亿元,总资产从2342.99亿元增长至7227.18亿元;国内信用评级持续保持AAA级;拥有各类资质781项、特级资质10项;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从2016年的298位提升到2021年的157位。

集团目前在职职工3.3万余人,2021年职工平均年收入13.96万元,居省属国有企业前列。常态化开展“春送关爱”、“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活动,2021年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慰问关怀职工、农民工14.2万人次。因地制宜推进创新站室和“职工驿站”规范化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励引导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效,加强职工疗休养工作,落实干部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拓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促进就业方面,不断深化与“双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持续巩固与职业院校的专项合作,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共建大师工作站,共同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定向输送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年累计带动劳动力就业60余万人次,2021年新入职毕业生2252人,2022年专项招聘工作正在进行,计划招录毕业生1000人。

省工投集团

围绕“打造以工业为本的实业集团”战略定位,服务云南工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集团资产总额43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并开启了由投资集团向实业集团转型的新篇章。“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全面聚焦生物医药大健康、信息产业、产业园区三大主营业务,以“1+3+X”产业布局为依托(“1”是指金融支撑服务板块,“3”是指生物医药大健康、信息产业和产业园区板块,“X”是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芯片、传感器、工业互联网、无人机、AI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打造以工业为本的实业集团,推动云南工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主责主业,全方位履行国企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

十年来,集团在稳就业、保增长、促发展及脱贫攻坚中作出积极贡献。累计招聘人数20797人,其中,社会招聘17549人、应届毕业生招聘3248人;十年累计实现利税88亿元、贡献税收56亿元。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先后选派7名新农村指导员和21名驻村队员参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2016年以来,集团总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70万元,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支撑、教育产业扶贫,助力临沧市永德县、文山州富宁县的两个扶贫点,双双实现高质量脱贫出列,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分所属企业在细分领域具备行业领先优势的同时,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打造一流企业

2021年,集团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企业改革,狠抓经营管理,坚决打赢防风化债攻坚战,各项工作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2年,集团将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大健康、信息产业、产业园区等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综合实力,力争“十四五”时期营收、利润保持15%以上的增速。

“十四五”时期,集团将聚焦“全力打造以工业为本的实业集团”定位;着眼“深耕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1+3+X”产业布局:着力提升金融业务支撑服务实体板块新动能,着力重塑生物医药大健康板块新优势,着力重塑信息产业板块新优势,着力重塑产业园区板块新优势,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聚焦做强做优做精做专主业,实现由投资型集团向实业型集团转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企业。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坚持正风肃纪,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能投集团

能投集团聚焦绿色能源、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三项主业,坚定履行国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有力支撑云南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发展。十年来,集团资产质量、资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7月末,集团总资产2504亿元、较组建时增长12.5倍,净资产860亿元、较组建时增长8倍,累计创造利润225亿元、贡献税收近10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位列第175位。今年1—7月,集团实现利润28.59亿元、经营净现金流42.15亿元,开创了历史最好水平。

聚焦主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做强做优绿色能源核心主业。积极推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全业务布局,目前,集团参控股电力装机1907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7%,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超80%。支持推进大水电开发建设。代表云南省参股“国之重器”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建设,持股国内龙头水电上市公司长江电力和华能水电,有序推进金沙江旭龙、奔子栏水电站建设,助力云南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持续加大新能源投资布局。组建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集团,着力打造云南省新增2000万千瓦光伏项目和碳资产管理主体平台,推进绿色能源优质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投运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140万千瓦,在建风电项目162万千瓦,积极参与全省“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储备新能源资源400万千瓦,做强做优我省绿色能源产业。

做好电力安全保供。集团控股的三家火电厂,规模达300万千瓦,2021年发电102亿度,占全省火电发电量的29%,有力发挥全省电力运行“稳定器”作用。推动天然气全省“一张网”建设。天然气支线管网建成通气9条727公里,占比全省通气里程60%,稳步推进曲靖、玉溪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建设,助力“气化云南”战略加速落地。加快“车、桩、网”一体化发展。投运新能源汽车4788辆,保有量全省第一,建成充电站83个、充电桩1205个,充电规模位居云南前列。

推动绿色硅材一体化产业发展。曲靖花山40万吨有机硅一期20万吨已建成投产,与集团永昌硅业10万吨工业硅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

二是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龙头企业、数字经济产业一流企业。布局昆明、昭通、河口、祥云物流枢纽和关键节点,“通道、节点、口岸、平台”一体化发展,形成覆盖全省、连接国内、通达两亚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累计货运吞吐量突破3846万吨,多次荣获“中国物流杰出企业”、“宝供物流奖”等荣誉,2021年能投物流获国家双5A认证,位列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28位,成为我省打造现代物流产业的龙头企业。

主动融入和服务“数字云南”建设,参与承接和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数字云南”展厅,“能源云”入选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水利云”入选“工信部2017年大数据优秀应用案例”,助力云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勇于担当,践行国企使命

一是锐意改革创新,激发动力与活力。坚决贯彻落实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优势,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集团市场化经营改革做法成效入选改革优秀案例。集团《市场化与严监管兼具重激励与硬约束并重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案例入选国家综合改革样本。

二是倾注真情扶贫,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规划引领、政企合作、产业扶持、教育扶智等方式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向全省贫困地区无偿捐赠各类扶贫帮扶资金9.08亿元,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40余个,创造就业岗位近千个,解决本土劳务用工近5000余人,投入教育扶贫帮扶资金3970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学子近万人次,有效改善帮扶地区约1.8万名学生的就学条件;集团“能投圆梦照亮人生”助学项目获全国“希望工程”杰出贡献奖,扶贫模式和扶贫经验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能投集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是服务保障疫情防控,主动践行国企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向省内抗疫一线和湖北咸宁捐赠资金、物资共计1564万元,全力组织生产消毒液1000余吨支持省内近2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四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稳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把“十五条硬措施”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领域、各环节,以有力措施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十年来,集团累计投入安全生产资金18.55亿元,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向好发展。

五是坚持绿色环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工作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密切结合,十年来,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20.49亿元,通过新技术开发应用、强化管理、设备改造等方式,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对供电煤耗、燃油消耗、环保排放等各类指标进行严格管控,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砥砺奋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阶段,集团将立足全省绿色能源优势,充分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加大绿色能源产业布局,打造能源安全保障企业,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助力云南绿色能源强省和产业强省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利税超100亿元,参控股装机达3000万千瓦,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全面翻番。

云煤(煤化)集团

云煤(煤化)集团坚守“打造云南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主体和煤炭资源整合专业化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参与煤炭资源整合、打造四大产业板块、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0.67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6.58亿元,同比增长20.7%。集团主体信用评级AA,位列2021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39位。

聚力深化改革,破茧重生、脱困转型,奋进“云煤”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瘦身、减负、强体、增效”,先后实施去产能出“僵尸”、分流安置职工、司法重整、资产业务重组、转型升级等改革举措,关闭退出矿井30对,退出煤炭产能576万吨,退出化工产能40万吨,出清僵尸企业53户,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9750人。8户企业实施司法重整,有息负债下降537亿元。2018年实现盈利,改变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

统筹推进“四大产业”发展,提升“增量”、盘活“存量”,推进“产业协同”,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做强做大煤炭产业,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高资源控制力,组建成立省煤炭交易(储配)中心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做精做优煤化工,巩固优化传统煤化工产品,培育拓展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煤焦产业。做专做特综合服务,整合重组旗下科研院所,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培育煤矿数字应用服务平台。做实做稳装备制造,打造煤机装备制造和煤矿生产服务平台,研发生产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煤机装备产品。2021年,集团完成煤炭资源总量2043万吨,同比增长33.09%,自产原煤907万吨,增长24.83%,集团成立三年来,产量、供应量翻了一番,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每年保持20%以上增长。

聚力以人为本,追求共同成长,发展“云煤”在共享成果、共同富裕中开拓前行

把确保稳定、化解风险作为政治任务,坚守风险不外溢、不简单破产、不逃废债“三不”底线,做实稳定预案、做细宣导和舒缓工作,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9750人,保证了改革在稳定环境中进行。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工平均工资从2019年的6.88万元,增至2021年的8.8万元,年均增长超12%。常态化送温暖,发放慰问金1371万元,慰问困难职工10371人次,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

聚力强保障、保供应,坚守初心使命,实干“云煤”在改革、发展创新中彰显担当

做好产业上的“加减法”和供应链的“乘除法”,集团主业更为集中,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建立了电煤保供协调工作机制和方案、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煤炭产能、拓宽供应渠道、稳定煤炭价格,确保能源和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发挥好煤炭“压舱石”的作用。以国家利益为重强化大局意识,优化和整合云南区域煤炭资源,积极承担电煤保供任务,做好煤炭的稳价保供。2021年供应电煤443万吨,2022年1月至7月,供应263万吨,执行电煤长协优惠价,累计让利约14.6亿,为全省电力稳定运行、电煤稳价保供做出积极贡献。

聚力安全至上,赋能低碳发展,绿色“云煤”着力建设美丽矿山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软件硬件同抓、人防物防技防综合施为,构建“总部统一监管、片区巡查、驻矿盯守”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逐级分解、立体覆盖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集团管理的矿井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安全标准化,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扎实的举措,抓细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环保事故,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出台《煤炭开采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方案》,实施“矿区环境公园化、资源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环境保护生态化、科技创新联动化”的“六化”举措,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聚力共建共享,服务民生大计,责任“云煤”担当国企重任,不断增进社会福祉

集团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东源队,在维护安全生产的同时,积极协助外界应急救援工作。多次奔赴省内外一线参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多种类型灾害救援。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倾心帮扶”和“志智双扶”相结合,推动人、财、物等优势资源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共派驻26名工作队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43万元,3个挂钩帮扶点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靠前指挥、抓紧布置,切实将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联动集团所属企业共同行动,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口捐赠湖北咸宁280余万元抗疫物资,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1261.36万元。

面向未来,云煤集团将切实担负好“引领云南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云南能源供应安全、绿色、高效、稳定”的职责使命,力争到“十四五”末,打造一个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净利润突破30亿元,经济效益好、发展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区域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团和先进的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商,推动云南煤炭集约、安全、高效、绿色转型发展。

设计院集团

设计为本,绘就民生美好的图景

围绕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安排,以“设计创新美好生活”的品牌理念,跟随时代发展脉络,从城市建设到乡村融合规划、从现代人居生活空间到地域民族文化建筑,形成对内服务本地,对外多元发展的布局。从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地标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

主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与当地百姓共谋发展,完成保山市覆盖75个乡镇的农村饮水、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族帮扶等共计1991个项目的建设。

深入践行“走出去”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国际业务。承接非洲赞比亚烟草及复烤厂建设项目、援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在有效解决当地民众就业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联合云南省对外投资合作协会等单位成立南亚东南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规则、标准互通互联,推动中国技术、中国建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匠心合韵,创造美好明天

集团资质范围覆盖建筑、市政、轻纺、电力、水利、建材、勘察、节能8大行业,致力于为业主提供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全面部署改革三年行动,明确173条实施细则、13项保障措施,切实扛起改革攻坚重任。

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设立科技研发中心,成立8个专业化创新研发分中心、5个工作室,持续增加年度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0.72亿元,研发人员348人,推动研发成果实现高效转化,促进科技研发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积极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提升行业水平和要求,先后获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云南省首家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的设计单位。

积极主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强化全过程安全生产管控,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绿色发展,擘画美好家园

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强绿色管理,推进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工程,弘扬绿色理念,努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秉持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压实环保管理责任,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和创效意识。

发挥技术优势,在建筑设计中推动绿色环保技术应用,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改造,将绿色理念充分运用到每一个设计作品中。参编《云南省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图则》,积极为云南省地方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工作推动贡献力量。

承接滇池绿道环草海、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的设计工作,以生态过程的保护与修复为主线,通过滇池生态廊道与绿道建设,优化城湖关系,推进还绿于湖、还岸于民和治理成果的共保、共享,在打造最美生态廊道的同时让大自然参与到治理之中,创建生态治理、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凝心聚力,共绘美好景象

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人数增长315%,达到565人,占集团总人数的35%;注册师增长166%,达到555人,占集团总人数的34%。职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5%以上,拥有国家级设计大师1人,云南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8人,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4人,“云岭工匠”2人。

践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自身设计优势,派出多批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定点帮扶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维西县塔城镇川答村和怒江州等地,连续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大理永平参与“美丽县城”建设称号评选工作,参与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