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题研究的“三部曲”

2023-08-17 10:01:26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劳动课题研究的“三部曲”

劳动课题研究的“三部曲”

复兴区岭南小学孙珊珊

作为邯郸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我与工作室成员参与省级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策略的研究》研究工作,在课程研究的初期,我们曾深受困惑。一方面,我们希望能从实验校课程建设的层面建立课程体系,制定各年级活动项目和课程目标,让教师在整齐划一的顶层架构下,有序开展课程评价研究。我们预想“体系—课程—评价—策略”的研究路径会让实验教师的课程评价研究少走弯路、缩短周期。但是现实层面,由于劳动学科特点,课程发展依存于每所学校的现实情境,有很多不确定性,没有行动研究之前,很难抓住其内在规律。劳动课程本身不似其他学科那样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的课程组织原则,它的实践性、情境依赖性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与评价研究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尝试着先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样本,然后分析样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才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特点的现实研究路径。为此,我们课题组经历了“模仿—裂变—生成”的研究过程。

第一个层次,模仿。由于前期实验校对劳动课程的理念及特点存在诸多模糊认识,加上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又多是兼职的,对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心存疑惑。经多次调研,我们先确定研发一至六年级劳动主题项目。一方面借鉴外省市编制的劳动方面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各自学校框定的项目范围,结合年级特点,从学校、社会等生活资源中筛选素材,将任务分解到不同年级,开发实施劳动课程,填充项目框架,进行整合和重构,确定课程资源项目。为广大教师提供免费课程“教材”资源,给广大教师提供课程实施的“拐杖”和“路标”。这个起步阶段,我们的课程资源开发非常“热闹”,最多的时候,开发了92个主题项目,虽然这些课程良莠不齐,但是我们不排斥这种热闹,不妨把劳动教育课程先当作一个“筐”,先“动起来”“立起来”,再“跳出来”。

第二个层次,裂变。我们指导实验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我们走进每所学校,找亮点,深挖掘,每个主题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课程群之后,课题组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已有课程样本进行分析、甄别、去芜存菁,将主题项目重新排队、梳理归纳,丰富为课程体系图谱。探索编辑的校本教材,一方面给实验校劳动课程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参照,帮助大家“前行”;另一方面,也给实验校的劳动课程评价提供了评价的抓手。老师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丰富自己的内容。

第三个层次,生成。各学校根据实践研究提炼的课程图谱,制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评价规划书和阶段性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制定课程评价、开发深度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深度研究课程评价策略。评价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了解学生成长、诊断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才能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记录学生劳动体验、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价值体认。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为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认真寻找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