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医院改扩建!肇庆中医发展迎来新布局!
转自:肇庆发布
中医院改扩建、省级医疗资源下沉、
人才队伍培育……
肇庆正构筑医疗卫生
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肇庆以建设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为契机,
通过建阵地、优服务、育人才等措施,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不断造福基层就医群众,
积极推动肇庆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
“敞亮的新医院,充裕的停车位,便捷的挂号支付系统,方便又舒服。”到广宁县中医院新院看病的李伯笑道,到新医院看病,环境更好,设备更新,就医体验明显提升。
广宁县中医院新院位于
广宁县南街街道城南片区文康路,
设有骨伤科、中医康复针灸科、
眼耳鼻喉科等11个临床科室,
医学影像科、功能科、
检验科3个医技科室。
拥有各类生化仪、彩超、CT、DR、
磁共振等先进设备设施,
能开展各类大型和微创手术,
综合服务能力排在全市县级中医医院前列。
该院的中医特色明显,
广宁县中医院巩固和发展现有的
骨伤科、针灸科等中医重点(特色)专科,
积极推进眼科等特色专科和
名医品牌建设,
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
保健康复方面的特有作用。
不仅广宁县迎来了中医院新院,
我市还有8家中医院也迎来了
新院建设和门诊住院大楼改扩建。
2023年,我市中医医院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比2020年增加10.59万平方米和
11.3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2.11%和95.02%。
近年来,我市不仅持续推动
中医医院升级建设,
为建设高水平的中医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还加快推动
基层中医馆建设和人才配置。
其中,建成8家示范中医馆、80家中医阁。此外,全市113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全市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专业人员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共1869人。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8.42%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打造“肇庆样板”县域中医医共体
“现在在镇卫生院就可以做康复治疗,实在太方便了。”家住德庆县九市镇的江叔喜笑颜开。他患有腰椎病,以往发病时要去二十多公里外的德庆县中医院,一来一回要花半天时间,本来不适的身体更加吃不消。
江叔的难题在德庆县成立
中医医共体之后迎刃而解
——德庆县中医院下沉到镇卫生院的
医生为他做康复治疗,
后来在县级医生的指导下,
镇卫生院的医生逐渐熟练掌握针灸、推拿、
放血等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从此,江叔“足不出镇”就能把病看好。
近年来,肇庆积极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
8家中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
其中3家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
德庆县中医院更是成为
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省级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除了促进市内中医医疗资源流动,
肇庆还积极争取省级医疗资源下沉,
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发展。
据了解,肇庆已争取4家省级中医院
组队帮扶肇庆5家县级中医院,
帮扶临床科室达31个,
并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
开展“星火工程”行动计划。
多措并举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
今年6月底,2024年度广东省
“薪火培基”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升培训班(肇庆站)举行,
300多名肇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活动不仅能通过优质教学的培训,
提升基层中医队伍的服务能力,
还能促进名师名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对疾病的治疗思路在基层中医队伍中生根发芽。
持续充实和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服务水平,
是肇庆市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
“铆足劲,下功夫”的缩影。
近年来,
肇庆市通过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政策,
积极培养中医优秀人才、
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等措施,
切实构建人才队伍提升平台。
如弘扬岭南中医梁氏流派,
实施流派传承“百人工程”,
培养流派传承人才62人。
师承是岭南中医梁氏传承流派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的重要途径,
通过跟师学习能切实提高弟子们的
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
向社会不断输送有用的中医人才,
是肇庆市中医院发扬传承
岭南中医梁氏传承流派精髓的生动注脚。
岭南中医梁氏传承流派
在肇庆市中医院设立培训基地,
通过名医工作室、
重点学科病区等为抓手,
传承发展流派的学术思想,
培养更多中医人才。
再如实施中医师承项目,
组织70人跟师名中医专家,
评选中医类市名医工作室9个,
将中医药人才纳入西江紧缺人才评选、
肇庆市高层次人才评定,
12名中医药专家入选肇庆市高层次人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