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画卷展宏图——探访咸安区双溪桥镇的绿色发展密码

2023-09-17 10:32:10 - 咸宁发布

转自:咸宁发布

初秋的幕阜山脉脚下,咸安区双溪桥镇村庄里,一座座白墙黛瓦的风情民居错落有致,一处处如茵绿草,潺潺溪水构就一幅秀美画卷。

近年来,双溪桥镇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名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8月22日,记者来到双溪桥镇,探访该镇绿色发展密码。

农旅融合展魅力

“万家湾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了村组相通的水泥路,从夜里漆黑一片到46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家门,尤其是管网入户实行雨污分流,让我们跟城里的小区一样。”说起村里的变化,李容村村民万春林赞不绝口。

赞不绝口的背后是,咸安区经济发展集团投入200多万元,将李容村万家湾打造成美丽村湾。过去的荒草垄变成小游园,遍植桂花、香樟、桃树和枇杷,并配套建设散步道和休闲座椅。

而在7组的茶马古道李容铺文化广场,只见桂树掩映,绿草如茵,溪水潺潺,独轮车压过石桥,留下了深深的碾槽,似乎诉说着这条从江西到通山到李容铺再到金牛大冶鄂城武昌茶马古道的繁华。

秀美画卷展宏图——探访咸安区双溪桥镇的绿色发展密码

“过去这里杂草丛生,下雨天小路还会被水浸;旁边又是脏乱差的空地,接送孩子的家长途经这里都很烦心。如今建成广场廊道,重现小桥流水的商铺。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会聚在这里或唱或跳,谈笑风生。”村党支部书记袁汉龙介绍。

谈笑风生的背后,是咸安区经发集团给予的资金支持、产业引导。在经发集团的帮助下,村里还修复了塘堰、断头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了100亩油茶基地,100亩茶叶基地和800亩油菜基地。

“农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咸安区经济发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5年来,集团投入近1000万元对李容村进行美丽村湾建设,先后建成18组万家湾美丽村湾、李容铺茶马古道广场和缘来客栈,并完善了王山下村竹林书院及无相寺进出道路,配套建设停车场等设施。

李容村也围绕着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做文章,充分利用大幕双垅到李容村的四好农村公路,把无相寺、竹林书院列入幕阜山旅游示范点;成立23组王世泉湾祖传的《喇叭锣》乐队,传承喇叭锣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湖北省特色民俗文化村的牌子叫响擦亮。

袁汉龙满脸幸福地介绍,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达2.16万元,旅游业就贡献了近4成。

绿化示范增活力

近日,城里来的游客正在双溪桥镇新打造的国土绿化示范点里散步休闲,林间小道清幽雅致,清澈的湖水围绕青山绿水,每呼吸一口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

双溪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满满的负氧离子,离不开该镇国土绿化的试点示范打造。

“清除杂草、灌木的时候,大家细致一些,注意别伤到了能成林的幼苗。”早在今年3月,在双溪桥镇杨仁村10组的天然林地里,双溪桥镇林业站站长钱城正“一板一眼”地指导着绿化师傅们抢抓有利天气,推进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的造林抚育工作。

秀美画卷展宏图——探访咸安区双溪桥镇的绿色发展密码

去年,在市林业局牵头申报下,我市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2亿元资金支持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双溪镇项目建设规模4600亩,涉及9个村。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提升该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绿色休闲空间。

有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该镇全力以赴——

“‘冬生根,春发芽’,林时不等人,年初我们林业站配合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了3支施工队60人,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林间抚育作业。”钱城介绍,当时正是苗木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管护的关键期。伐除部分林木和影响林木生长的灌木、杂草,能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内光照条件,促进保留木的生长,为保留木增加营养面积,达到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的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栽培,几千亩的树林幼苗长势良好,我们将在森林抚育的基础上,抢抓晴好天气,全面推进人工造林,补栽补种,确保在完成既定的绿化任务上,让林木健康成长,为双溪桥增添绿色发展‘活力’。”双溪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虾稻共生添动力

随着近年来“啤酒+龙虾”套餐的火爆,双溪桥镇积极推广“稻虾共作”新模式,让小龙虾成为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近日,在三桥村杨宝峰的“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内,养殖户们乘船入水,正忙着捕捞小龙虾。现场,2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连片的虾塘映入眼帘。

“以前水稻田里只种水稻,现在既种水稻又养小龙虾,不仅小龙虾可以增收,种出来的大米也更加绿色环保。”基地负责人杨宝峰介绍,相比单纯种水稻,稻虾共作模式让每亩产值翻了几番,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秀美画卷展宏图——探访咸安区双溪桥镇的绿色发展密码

如何在原来的单一种养殖上增产增收呢?

为了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双溪桥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稻虾立体共养模式,在种水稻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推广过程中,双溪桥镇党委政府联合有关专家团队,与当地虾稻共作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户等深入交流。

“开始新模式种植,前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没经验,不少农户亏了钱。后来,村里从外地请专家来考察,传授技术经验,这才逐渐发展起来。”杨宝峰表示,有了政府和专家们的支持,产量也起来了。

杨宝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双赢”的目的,扣除成本,200亩养虾基地一年收益30多万元。

与此同时,杨宝峰说,基地里的水稻一般亩产900到1000斤,这个水稻一般不打药,生产出来的大米属于绿色无公害无污染食品,深受城里人喜爱。

在杨宝峰的引领下,双溪桥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全镇计划种植水稻总面积达18450亩,其中稻虾养殖130余户,在产销旺季可解决200余人务工难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