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勒寻觅梵高

2023-10-27 07:03:30 - 羊城晚报

□杨剑龙

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西罗马帝国时期叫作阿尔特,在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统治时曾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1888年2月21日至1889年5月3日,梵高曾旅居于阿尔勒,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300多幅作品,达到其艺术创作的高峰。今年7月下旬,我来到阿尔勒,寻觅梵高的身影。

走进古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罗马竞技场,它被认为是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竞技场之一,建于公元1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比罗马古斗兽场早100多年。这座可容纳2万人的古建筑分上下两层,以120扇拱门环绕的椭圆形竞技场历经沧桑,今天看来依然恢宏壮观,石柱、石雕、花饰等处处呈现出古希腊建筑的风格。

竞技场大门处有一四方形的塔楼,登楼可以俯瞰阿尔勒城的全景。踏进竞技场,沿着有厚重石柱的回廊,走到看台顶端。可以容纳2万人的竞技场,像一张巨大的立体密纹唱片,又像一只硕大的石碗,中心是圆形的表演场,看台围着圈,层层叠叠往上,透过顶端的圆形拱门,可以看见阿尔勒城的景色。

竞技场最初用于血腥的徒手格斗或人兽拼斗,古罗马灭亡后一度成为避难所。这个直径达136米、高21米的竞技场,目前是法国为数不多的斗牛场所之一,此处夏季还常常举办音乐会和戏剧演出。

伫立于竞技场顶端俯瞰,耳旁似乎响起刀锋相拼的叮当声、人兽格斗时狮虎的咆哮声,以及看台上看客们声嘶力竭的嘶喊声。

竞技场门口摆放着梵高的油画《阿尔勒竞技场》,原作现收藏于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梵高并不喜欢看斗牛,他的画将观众作为主角,竞技场中心的斗牛场仅露出一角。他画笔下的观众,有的声嘶力竭地呐喊,有的老友邂逅在攀谈,有的默默无语地观望,观众的衣饰呈现出浓烈的色彩。

在公元4世纪到1790年期间,阿尔勒城成为宗教的圣地。梵高出生在天主教牧师的家庭,曾作为牧师在煤矿传教。虽然并没有见到梵高有关圣托菲姆教堂的画,但是他一定到过这里,我仿佛看到梵高在虔诚祈祷。

我跟随导游来到阿尔勒医院,这里曾经是梵高治病的地方。梵高到阿尔勒后,为这里绚烂的阳光和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他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于是邀请画家高更来到阿尔勒,他们一起住在梵高租住的黄房子里。但梵高与高更都是个性倔强的画家,两人的审美观念有很大的不同,梵高喜欢的画家,高更嗤之以鼻;高更喜欢的画作,梵高不喜欢,他们俩常常争吵,闹得不可开交。梵高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用剃刀割去了自己的右耳,梵高被送进了阿尔勒医院治疗,后又因精神疾病被困于此。

离开阿尔勒医院,我先来到有名的黄房子。梵高当年居住的黄房子早已被拆了,只有其画中的后面四层楼还在。梵高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住的这所房子,外墙涂的是鲜奶油一般的黄色,百叶窗是耀眼的绿色,位于阳光充足的广场上,那里有个种着梧桐树、夹竹桃、金合欢的绿色花园。屋里的墙全部粉刷成白色,地上铺着红砖,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我在这里可以生活,呼吸,思考,画画。”

随后来到梵高咖啡馆,这是一幢黄色的三层楼房。咖啡馆的主色是黄色的,这是梵高钟情的色彩,黄色的宽大遮阳篷尤其显眼,门口的遮阳篷下摆放着桌椅,靠墙茶几上花瓶里插着盛开的向日葵。门口的立架上,有咖啡馆的价目表,另有一张梵高的画《夜间的露天咖啡馆》,画幅的场景与眼前的咖啡馆一模一样。该画为梵高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以浓艳的大块蓝色与大块黄色的冲突,渲染出世俗的欢愉与生活惬意,也透露出画家此时期放纵与孤寂的内心。

1890年7月27日下午,梵高在田野里用手枪自杀,终年37岁。梵高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始终得到他弟弟提奥的资助。他曾经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像一条狗那样过日子,我以为未来或许会使我变得更加丑陋、更加粗野。我预见到,一种无法想象的贫穷,将是我的命运!但是——我将会成为一个画家。”这位一生为贫穷所折磨的艺术家,执拗地在美术道路上艰难前行,生前仅卖出一幅画,现在却成为享誉世界的大画家。

我在梵高咖啡馆要了一杯咖啡,坐在遮阳篷下,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游人,恍如看到那个画家的身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