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2024-10-27 05:00:40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卡牌对战裁判 天价卡牌的背后

每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似乎都有着相近的发展规律。类似当年80后疯狂购买方便面、抽取英雄人物卡的执拗一样,近来,整盒购买“叶罗丽”“小马宝利”“宝可梦”等主题IP卡片的势头,成为更年轻一代热衷的新风尚。

还有成规模的卡牌对战比赛、专属平台的买卖自由……集卡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波浪。

有人表示接受,认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追求;也有人给予严厉否定,尤其是那些颠覆认知天价卡的出现更让他们嗤之以鼻。

连日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沈城几个卡牌屋,探寻这波流量背后的逻辑与密码。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愈发感到,无论是眼下如火如荼的卡牌市场,还是头两年的“盲盒热”“剧本秀热”等,当我们急着否定一件新生事物之前,不妨先敞开心灵,接收关于这件事儿的一些信息。

或许,我们会有一些新的理解与思考。

最贵的一张卡,拍出几千万

当记者听说,世界上最贵的一张卡牌在拍卖会上拍出几千万天价的那一刻,记者也是惊讶到不自觉张大了嘴巴。

“那是一张《游戏王》的古董卡,青眼白龙金卡,那张卡是为了纪念《游戏王》20周年限量发售的,全球500张,所以玩家一下子就沸腾了。”在太原里一家名叫“卡秘卡牌”的卡牌屋里,90后店主郎旭为记者普及着有关卡牌的“高光时刻”,“虽然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那张‘青眼白龙金卡’流拍了,可它确实‘登上了山巅’,‘封了神’。”

郎旭是6年前开始专职做卡牌生意的,之前他也只是众多爱好者中的一员,“卡牌一直都有,这两年更成规模。”郎旭说,主要原因是很多备受青年喜欢的国外IP陆续得到汉化,并在国内有了合法版权,“比如,现在在卡牌圈比较火的有宝可梦、航海王、数码宝贝等IP,卡牌有很多防伪技术。”

对圈外人来说,乍一听郎旭说的这些IP让人摸不着头脑,可当他提到这些卡片背后的宿主时,记者竟也连连点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宝可梦中有个动漫角色很著名,就是比卡丘。”郎旭说,卡牌普遍受男孩的喜欢,就像每个女孩子从小都有芭比娃娃一样普遍。

在郎旭的店里,也摆着一些价值不菲的卡片,都是万元起步,他家里还有更多更贵的私藏,“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天价卡牌这件事,卡牌有点类似期货,每个IP尤其是大IP在不同年代、节点推出的品类都是不同的,在一定年限后,确实具有一定稀缺性。就像集邮的朋友当年推崇的‘猴票’那样。”

卡片分赛道,有观赏有对战

在沈河区、和平区等不少卡牌店里,记者看到,很大一个空间里都摆放着类似桌游的对战桌。桌上铺着带有棋盘式的绒质桌布。

“卡牌也分很多种,女生普遍喜欢那种好看的,像小马宝莉、叶罗丽等,它们属于观赏卡。其实在卡牌的世界里,有相当数量的爱好者更喜欢带有数值、技能的对战卡,圈里也管这个叫‘卡牌对战’,跟桌游差不多。”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郎旭展开了一本厚厚的集卡本,“你看每张卡上都有数值、属性、技能等元素,两两对战,对战时考验的是玩家的布局、计算和机制,在规则下有很强的益智成分在。而且计算时不仅需要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要考虑次方等。”郎旭说,这也是卡牌对战真正的魅力所在,看似是几张纸做的牌,背后也有大学问。

和逐渐被大众接受的电竞有点像,卡牌的世界里也有比赛,而且也是国际性的,国内就曾多次举办千人以上的大型比赛。“沈阳每年也都有相应的比赛举办,前一阵刚办了一场2000人规模的比赛。”郎旭是那场比赛的组织方之一,“卡牌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是瑞士轮,然后是淘汰赛,还有八九岁的少儿组比赛呢,国外有不少家长专门培养孩子打职业比赛,一场比赛的奖品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又回到文章开头的集卡热,郎旭坦陈,打比赛、参加竞技主要考验的还是计算能力,跟卡片是不是限量关系不大,“2块钱的卡和2000元的卡,武力值是一样的。”

开店之后,“卡秘卡牌”曾组建了一支《英雄对决》战队,代表东北冲过好几个全国冠军。

郎旭还考取了宝可梦卡牌游戏裁判证,得到官方认证,“大几百页的游戏规则,得认识几千张卡,每个地区裁判人数不等,沈阳应该不超过10个人。”

从青年视角出发,理解一些事

“我一直都觉得卡牌是挺神奇的一件事儿,几张小小的牌,上面写着各种词条,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构筑出一个庞大且细致的世界。”采访中,郎旭说了很多次“热爱”,热爱他收藏的卡、他钟爱的游戏,还有通过卡给予他的事业甚至是生活,“现在很多声音总说集卡如何如何,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大家不了解这个世界。”不过,郎旭也说,买卡的确要冷静,要搞清楚自己为何而买,而且要量力而行,卡片对于不喜欢它的人来说,的的确确就是一张卡片。他也从不卖卡给独行的未成年人。

前些时候,记者在网络上看到一条视频,视频中两个销售打扮的小姐姐在“假装”卖商品,然后把装有“空气”的商品递给消费者。人们明知道袋子里什么都没有,却还是乐此不疲地排队、买货,有网友在视频下评论:“这个世界终于‘癫’了。”

记者认为,与其说癫,不如说社会更包容了,包容那些有别于传统认知的行为或者喜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正向表象: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要站在自身的视角去评判对错,有可能你现在认为无法接受的事儿有一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也可能是惊吓,谁知道呢?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