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是什么让这位市人大代表连续追踪7年?

2024-01-27 17:31:1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媒体聚焦|是什么让这位市人大代表连续追踪7年?

媒体聚焦|是什么让这位市人大代表连续追踪7年?

市花,承载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和市民感情,也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和美学徽章。

上世纪80年代,市民投票评选市花,白玉兰名列第一,1986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定正式成为市花。一花胜千言。早春开花的白玉兰,从此成为上海城市形象“代言人”。

然而来自上海社科院的相关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年轻市民对市花缺乏了解,不少人尚分不清白玉兰、广玉兰和白兰花。这令市人大代表王慧敏重新审视白玉兰在城市生活中的“显示度”。从滨江公园、城市景观带到郊野公园,她走遍都市街角,寻觅白玉兰的踪影,掌握真实准确的“白玉兰地图”。这一追踪,就是7年。

今年,她联合了来自9个区共26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强上海市花白玉兰文化宣传的建议》和《关于在“一江一河”建设市花白玉兰景观大道的建议》。“希望通过系统谋划、规范引导,推动白玉兰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焕活这枚城市美学徽章;同时加强种源创新、创意设计,拓展城市中的‘白玉兰经济’。”

白玉兰不能沦为“配角”

每次与市容绿化相关的代表集中视察活动中,王慧敏总是提问最多的人。“这里是否种了白玉兰?”“总共种了多少亩?”一次,当她兴冲冲地询问某滨江公园负责人种了多少白玉兰,对方遥指不远处的庭院。几株白玉兰迎风傲立,落在王慧敏眼中显得形单影只。

“各大城市公园虽种植了白玉兰,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很难被注意到。”在她看来,毗邻黄浦江的公共绿地,本最适合展示城市形象,精心栽种培育更多白玉兰。可现实景观中,白玉兰无奈沦为“配角”,关注度远不及樱花、桃花、月季花。

黄浦江两岸少了白玉兰风采,通过追问相关职能部门,王慧敏发现,市花白玉兰的景观目前尚未系统纳入滨江沿江岸线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规划中。原因是,一来该工程分段设施、主体众多、协调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白玉兰仅在早春盛开十余天,花期短、种植成本较高。

不只是滨江岸线。来自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的调研显示,市花在城区绿化中应用数量不足,272条道路中占比仅0.6%。在中央活动区、文商旅功能区等重要公共空间,市花存在感也逊于樱花、郁金香等。

科技赋能“闻香识花”喜欢追根刨底的王慧敏从源头入手,“盯”上了种源。以日本为例,每年短短半个月的樱花季吸引成千上百万海内外游客观赏,令“樱花经济”传为佳话。她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日本街头出镜率颇高的染井吉野樱花并非原生品种。它是通过嫁接或扦插所形成,每株染井吉野樱的性状得以复刻。同一地区的樱花树成长阶段几乎同步,造就了樱花盛放时如云似霞的情景。“市花白玉兰在科研创新和创意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优质品种供给不够,景观吸引力不强。”王慧敏道出背后原因。一项针对00后年轻人的调研显示,在上海赏花首选中,樱花为45.5%,白玉兰为36.4%。想在百花争艳中胜出,成为推广上海魅力的“代言人”,白玉兰首先要扮靓自身颜值。“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种源创新。”王慧敏点出关键。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沪上科研机构已在积极探索。比如,广泛收集玉兰属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优良家系,攻克白玉兰不耐湿的技术难题,并收集了100多个品种,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玉兰新品种12个,其中白玉兰新品种4个,花期可延长至近一个月。其次是“闻香识花”。去年市人代会上,王慧敏关于保护发展白玉兰的一番建言引发了刘文代表的共鸣。会议结束后,刘文组织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团队奔赴辰山植物园等上海标志性地点采集白玉兰,并在实验室分析香味成分。采集到关键样本后,他们又辗转找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学科进行香味研发,调制更具标识度、记忆点的白玉兰香味。代表们将选择权交给市民,计划组织投票活动,让大家选出更具城市韵味的“白玉兰香”。“提高‘花经济’效益,需要产业链的齐心攻关,新品种选育成功后,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对接,共同探讨是否有可能在‘一江一河’推动建设市花景观大道。”刘文建议,相关部门可协同沿线区域,共同开展市花景观带建设的调研和推动工作,制定出台专项规划。同时,可在客流较大的对外门户、文化旅游热点区域、著名人文地标等使用市花白玉兰作为城市形象标识,用足用好现有的白玉兰文化资源,鼓励各行各业白玉兰奖获得者,以花为媒,讲述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动人故事,提升城市软实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