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释放全域城市化建设“六度”动能
嘉峪关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工业强、农业弱,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且分散,以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2022年嘉峪关市城镇化率为94.47%,远高于全国和甘肃省平均水平,与北上广深相比,也仅低于深圳市。推动嘉峪关全域城市化建设,是应时而动的必然选择。
住建局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职能的“应尽之责”,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要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总目标,充分结合市情实际,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逐步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查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强化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延伸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智慧、生态的人民之城。
(一)系统谋划优布局,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进度。充分立足城市功能定位,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从全域城市化建设视角下,着力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综合运用城市体检评估结果,推动城市发展问题整改落实。紧紧围绕城乡空间规划和发展定位,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系统谋划住建领域全域城市化建设工作,按照《嘉峪关全域城市化规划》,研究编制住建领域专项工作方案,从城市和农村两个角度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等多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限定完成时限,为住建领域全域城市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二)完善设施筑基础,提升全域城市化建设高度。以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统领,结合城市体检报告评估反馈问题,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城区重点抓好改造提升,坚持形象更新、功能提档、设施配套、景观提升,以社区提档行动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街巷道路提升改造、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燃气老化更新改造等惠民项目,深入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通主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地区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完善达标,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主动谋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接轨,着力补齐农村道路、管网、住房等基础设施短板,精心谋划实施三镇太阳能路灯提升改造、农房房屋彩钢顶防水防漏改造等涉农项目,大力争取国家、省、市涉农资金,突出载体服务功能,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推动传统农村向新型社区转变,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三)延伸服务强保障,增加全域城市化建设厚度。充分发挥住建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维护、公用事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协同水务、国资委、农业农村、民政、文旅、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村、镇、职能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市镇村功能衔接、互补融合的发展格局。鼓励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推动城市用水、用气、用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新型社区配套道路绿化、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大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新模式,做好11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的养护运营工作,提高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作用,建立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城市优势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辐射、延伸、覆盖,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
(四)招商引资促发展,挖掘全域城市化建设深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安排部署,围绕“2+6+N”产业集群,通过“会展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形式,“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宣介嘉峪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城市发展优势,服务保障招引企业落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深化区域评估、联合测绘,积极推行“用地清单制”,全面实行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探索推进房建市政项目“拿地即开工”等相关改革工作,实现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为企业松绑,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吸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劳动收入,推动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为全域城市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五)城市治理提效能,提高全域城市化建设精度。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建立全域市政设施管护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操作规程,按照城市市政设施管护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农村地区市政设施管护标准,定期对市政设施进行巡查维护,与郊区办、三镇做好对接,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镇、村日常巡查,住建部门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安排专人进行维护抢修,确保三镇农村太阳能路灯与城市路灯一体维护保养。常态化监测农村房屋状况,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建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网格化划定责任区域,清单化明确重点任务、规范化提升管护标准,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多种渠道、各类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保障城市安全。持续推动城市管理向常态化、精细化转变,不断疏堵、治乱、改旧,有效应对“城市病”,让市民生活尽可能便利、居住尽可能舒心,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精度、深度、温度。
(六)创新机制聚合力,拓宽全域城市化建设广度。从全域城市化建设角度,统筹考虑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工作,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交通、环境、应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格化汇集和统一化管理。进一步与发改、农业农村、水务、郊区办等各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理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堵点,农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由住建部门参照城市市政设施管护模式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造成的时间、资金、资源的浪费。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一体化水平,形成相对完善、高效的市政公用设施管护会商机制,推动全域城市化建设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