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不赚钱咋办?“智能化”能代替人工吗?这个研讨会直面问题出谋划策

2023-11-27 17:04:20 -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1月27日报道:“即便是上海,在应对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方面,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昨天,第七届上海市老年学学会2023年年会主题论坛在上海社科院中山西路分校举行。众多专家和行业从业者汇聚一堂,直面老龄化进程中养老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为上海的养老事业出谋划策。

养老机构不赚钱咋办?“智能化”能代替人工吗?这个研讨会直面问题出谋划策

如何让养老事业更具“可持续性”?

在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都认为,应对老龄化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需要家庭、社会及政府的综合力量,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可持续的。当前,虽然养老产业被认为是一项“朝阳产业”,但实际上,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没有建立起可盈利的市场化商业运营模式,许多养老机构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我们需要有效的市场,同时也需要有为的政府。”第七届上海市老年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建江表示,养老是一个服务行业,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来调节供需,政府所要做的是规则、准入标准的制定,以及事中、事后的监管。“比如,现在像撒胡椒面一样给到养老机构的补贴,可以给到需要到养老机构的老人,这样他们可以用脚投靠,选择自己想去的养老机构,从而倒逼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形成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

朱建江认为,政府要由养老服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间接提供者,做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或引导者。“政府现在直接做养老机构,压力太大了,很难持续。应该逐步降低政府直接运营公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比重,将政府从中解脱出来,成为全社会养老服务产品的监督者。”

朱建江还建议,上海已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和服务要形成有效链接和融合,从而提高存量养老资源和养老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据我研究及判断,以居家、社区、机构为形态的养老服务,需要经历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阶段,才能使养老服务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占国民经济一席之地的行业。”

“智慧养老”能否代替人工服务?

“根据我们的预测,上海的老龄化在今年会进入一个拐点,高龄老人的增速将加快。”第七届上海市老年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周海旺表示,从2023年开始,老龄化形势将进入一个新阶段,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变快。而真正需要照护的恰恰是这些高龄老人,因此,上海应对老龄化压力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周海旺看来,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加,对护理康复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长,但上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机构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突出,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持续经营困难等,而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整体素质不高,也是一个困扰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护理人员大多数50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绝大部分。”

对这一问题,第七届上海市老年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仁耀也表示赞同,“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虽然上海市大力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鼓励医生护士多点执业、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等等,人才缺乏有所缓解,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人工不足,于是一些养老机构将科技手段作为补充,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对此,钟仁耀表示,智慧养老当然有其优势,但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千万不能认为智慧养老就能解决养老的所有问题。首先,它会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比如老人24小时被监控,他们的隐私如何保护?还有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高科技产品的操作能不能掌握?操作不当会不会伤害到老人?这些我们都要考虑到。”

钟仁耀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智慧养老的确能弥补人工的不足,但它不能代替人工服务,将来应该是高科技手段的利用和护理人员素质提高双轨发展,两条腿走路。“不能单纯依靠科技手段,而忽视了护理人员的培养。”

针对目前养老产业介入者众多,钟仁耀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有许多人认为养老是个大产业,而且门槛低,都想参与一下。但恰恰相反,养老是很专业的。“只有专业才能提供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存活下去。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匆匆忙忙来介入,肯定会亏本。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养老基本上不赚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