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彩云网评:主旋律电影就得引发共鸣

2023-11-27 23:43:00 - 云南网

只有符合公众需求又“亲民”真实可感,才能避免让人听到名字就望而却步,真正成为贴近生活的精神食粮。

【地评线】彩云网评:主旋律电影就得引发共鸣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云南船长

近日,随着电影《我本是高山》热映,相关话题声量持续增大。这部根据张桂梅老师真实事迹改编,讲述她在云南华坪县创办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走出困境的感人电影,竟引发不少争议,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按照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家国题材、以英雄或重大贡献人物为原型的传记式题材、以平凡小人物为视角的真善美题材和以多个小故事串联而成的单元式题材四类主旋律电影划分,《我本是高山》属于第二类。传记式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就是要以真实存在的人物原型为创作素材,通过传记式的真实再现,展示人物的美好精神品质,唤醒公众心底对真善美的共鸣,进而产生内心认同,自发、自觉、自主的学习、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品质。就这方面来说,《我本是高山》不但做到了,还可以给主旋律电影提供不少借鉴。

真实可感,非“脸谱化”。影视剧作品尤其主旋律电影只有符合公众需求又“亲民”真实可感,才能避免让人听到名字就望而却步,真正成为贴近生活和艺术需要的精神食粮。有些影视剧就是过于强调“政治正确”,得不偿失。如笔者看过的同类题材《雨中的树》,为了突出人物高尚道德品行、强调大公无私精神品质,反而忽视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所应有的本能,将主人公奉上“至高神坛”,使观众难以信服,产生“这种人离我们万分遥远,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感。《我本是高山》是用一种平民化视角去叙述、展现人物和身上特有的精神,不为赞颂和褒扬而过度拔高,台词设置通俗化、生活化,剧本、对白、表演等没有游离于“活生生的个体”之外,丰富可感,塑造出了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张桂梅老师,大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真实才可信,可信才能代入,代入才能激发情感共鸣。

平衡统一,非“说教式”。主旋律电影,基因里与生俱来就带有一定政治意蕴,存在着政治观念的传达和精神实质的表达。作为综合了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第七艺术”,艺术加工才能塑造更加形象生动的影视形象及艺术形式。与此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商业产品,也需要资本支撑,一定的商业化才能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当下的主旋律电影需要同时满足政治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更需要找到三者的平衡统一,不能再是过去“说教”“政治味浓”“无趣乏味”等特征,而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感慨万千”“乐意分享”等共情共鸣。《我本是高山》就是在最大程度保留主旋律本质的同时,找到了“弱”政治性、“强”艺术性、“重”商业性的“三性统一”办法,让积极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思想境界等“道德教化”润物细无声。

当然,类似闪光点还很多。比如,“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段重复多次的女高校训成为主旨“点睛之笔”,将想要表达的精神价值最直观传导给观众,引发强烈共情;又比如,采用倒叙与闪回、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相辅相成等多种叙事方式,燃点泪点齐聚,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艺术性;又比如,影片上线前运用短视频平台等载体做了多条片段性“预告”和“引流”,动情的话语与真挚的感情,让人引发强烈共鸣,点燃观影热情。

期待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更多优质影视作品。

【地评线】彩云网评:主旋律电影就得引发共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