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秦韵再次燃动清华园 西安易俗社赴清华大学系列演出活动举行
“未开言来珠泪落……”11月25日晚,自长安远道而来的悠悠秦声,回荡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中:由西演·西安易俗社演员们带来的秦腔精粹折子戏专场演出,拉开了易俗社在清华大学戏曲节中“海棠隽敏·又见清华”三天主题演出的序幕,更为首都学子带来韵味悠长的秦味盛宴。
清华园中响起秦音
有情愫有震撼有乡愁
大秦正声,有粗犷畅意,亦有细腻深情。在“海棠隽敏·又见清华”主题演出的首场演出中,易俗社献上折子戏专场,由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携张腊梅、张萍、高宁宁、王凤芸、王咪娜、王媛媛、张倩、何雨馨、张璐、李颖等联袂出演。《虎口缘》《小宴》《数罗汉》《木兰从军》等9部秦腔折子戏,以唱做并举、文武兼备的形式,展示了易俗社在秦腔艺术传承道路上的累累硕果,让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及清华园中师生深刻感受到秦腔艺术的博大精深。
激昂高亢的秦地之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燃动清华大学这座全国著名学府中的热情,“演出现场,咱们秦腔演员一亮相,就展现出非凡的气场,华丽的戏服、精致的妆容、有味的演唱,都感染着台下观众,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易俗社工作人员蒲先生告诉记者,在演出后,不少师生在演员谢幕后意犹未尽,纷纷向演职人员表达激动的心情,“有观众告诉我们,这场秦腔表演让自己震撼不已,秦腔演唱,仿佛能穿透灵魂,让人热血沸腾。还有观众说,自己看的不只是戏,更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情愫。”
观众中,更有在京求学的西北学子,在观演后情难自抑——老家在甘肃的“无暇-yy”就在微博激动晒出了自己观演秦腔的照片并感慨:“虽然今天的寒潮冻僵了我的手,但听到秦腔后,我已经热血沸腾了。易俗社掌门人惠敏莉老师带领她的学生,把每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惠社长的唱腔也独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人们常说,‘西北人到一定年纪,就会解锁秦腔。’听完秦腔,只觉得离家很近,真是能够缓解我的思乡之苦啊!”
与著名学府“再续前缘”
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火起来
易俗社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秦腔剧社,近年来,不仅剧目创排成果丰硕,也在人才赓续传承,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大众、走入年轻群体的探索中不断前行。
2015年10月,易俗社曾首次走进清华大学演出秦腔,当时连续三日,清华园内秦声四起,近2000名北京观众、陕西乡党慕名而来观演,易俗社经典名剧《三滴血》《双锦衣》上下本陆续演出,“百年易俗社走进清华优秀经典剧目展演研讨会”成功举办,在清华园里刮起一股“秦腔旋风”。
时隔9年,再次率队赴清华大学演出前,惠敏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感慨:“易俗社有着百余年建社史,清华大学也已走过世纪长河,作为两所同样历史悠久、同为民族振兴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单位,我们通过系列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也希望这份缘分能够永久持续,双方合力携手,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为秦腔的传承发展、易俗社的焕新发展提供新思路,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真正火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秦腔精粹折子戏专场演出后,11月26日及11月27日,在清华大学还举办“海棠隽敏·又见清华”之戏曲精粹赏析及中国戏曲精粹专家座谈会两项秦腔重点活动,为广大观众展现三秦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戏曲艺术,为易俗社及秦腔艺术传承发展集思广益。
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