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2024-11-27 16:25: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冬日青岛,海风渐凉。菁菁校园,征兵宣传如火如荼。

青岛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冬季大型供需见面双选会,除了企业招聘展位,还开辟了征兵宣传区,邀请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介绍大学毕业生入伍政策;

青岛理工大学,学校征兵宣讲团退役大学生士兵走进各学院军事理论课堂,讲述军旅故事,阐释征兵政策……

20多年前,退役大学生士兵还是“凤毛麟角”,如今,校园里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不仅是征兵宣传,他们在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有什么特征?给校园带来了哪些变化?对同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青岛市24所高校探寻答案。

“我看到了军人的样子”

走进青岛大学,笔者见到了在去年毕业典礼上“走红”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张箭和刘金城。

当时,张箭深情朗诵了一封执行紧急任务前写下的家书:“妈妈,请允许我把自己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和人民……”刘金城高歌一曲《我的祖国》,点燃全场热情。现场视频一经发布,立即成为网络热点。

“视频‘火’了,受到大家的关注与认可,说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说出了当代青年的心声。”张箭说。毕业后,张箭留校读研,被校武装部聘为兼职辅导员。

“今年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演唱《精忠报国》时,与坐在第一排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互动,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参军报国的向往和追求。”毕业典礼的策划人之一、青岛大学武装部干事国朋飞认为,一次典礼就是一堂大思政课,邀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开学典礼、表彰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上“亮相”,既是对同学们的一种示范引领,也让退役大学生士兵更多地被看见,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学校大型活动上频频站“C位”,出镜率越来越高,“迷彩绿”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到退役大学生士兵,同学们的初印象大多来自新生军训。在许多高校,新生军训由本校退役大学生士兵担任军训教官或者助理教官。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军人的样子。”几个月前,军训教官、学长邓俊豪讲述的抗洪故事,让青岛理工大学大一新生崔润德记忆犹新。去年8月,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邓俊豪所在的武警天津总队官兵紧急驰援抗洪一线。大堤上,邓俊豪和战友们顾不上吃饭,连续奋战至深夜。“看着被洪水包围的村庄,我那时想,这段堤坝如果决堤,乡亲们就没有家了,我们必须要守住。”邓俊豪的话让很多同学感动不已。新生军训后,邓俊豪多了几十名微信好友,有的想进一步了解军营生活,有的想咨询参军条件。

校园“明星”,看得见的榜样。青岛市连续两年评选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并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组建退役大学生士兵宣讲团,深入高校开展征兵宣传、国防教育活动。青岛农业大学大二学生殷鹏就是宣讲团成员之一。

今年3月,殷鹏从陆军某旅退役。返校后第一次宣讲,这位能跳伞、潜过水、会特种驾驶的“铿锵玫瑰”就成了校园“风云人物”。不久后,殷鹏担任学校“戎耀”宣讲中心主任,通过宣讲拉近青年学子与迷彩军营的距离。今年8月,她参加青岛市2024年“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获聘青岛市2024年度征兵宣传员。

告别军营,继续书写迷彩青春新篇章。举办国防体育交流赛、定向越野赛,将体育锻炼与军事竞技结合起来;参加省、市、校各级“爱我国防”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分享军旅故事;加入县(区)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社区普及国防知识;担任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组织军事体验活动;录制网上思政课和国防宣讲视频,拓展宣传渠道……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处处可见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影。

“我们要一直保持冲锋的劲头”

周六一早,青岛大学研三学生董昊穿上志愿者马甲,在“青核先锋营”的带领下,来到青岛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看望老干部。这样的活动,他和同学们经常参加。

“青核先锋营”是青岛大学的国防军事兴趣类学生团体,成员包括退役大学生士兵35人,有入伍意愿的学生100余人。据了解,青岛市各高校共有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为骨干的学生兴趣团体近50个,每个学校至少一个。

“2019年,几名刚退役返校的大学生士兵发起成立学生团体,我们武装部和他们商定取名为‘先锋’,就是希望他们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国朋飞回忆“青核先锋营”的成立初衷。随着退役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一批新的学生团体陆续成立,主要分为国防军事兴趣类和志愿服务类。

志同道合,争当先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壮大,中国海洋大学“迷彩先锋团”、山东科技大学“国防先锋营”、青岛理工大学“军事爱国者协会”、青岛工学院“筑梦青工红旗连”、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求实先锋营”等已成为学校知名学生团体。

退役大学生士兵团体的影响有多大?从“青核先锋营”可见一斑。5年来,他们先后组织征兵宣传直播11次,参与大型征兵宣传活动20余次,举办学院宣讲会30余场。此外,他们还常态化组织慰问老兵、小学生军事体验、全民国防教育宣讲等活动。2023年4月,“青核先锋营”入选全国高校“活力社团”TOP100。

退役大学生士兵赵婧慧,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名仪仗兵,先后执行仪仗司礼任务50余次。退役复学后,赵婧慧很快加入了“青核先锋营”。“在先锋营里我找到了一群有着相同经历、共同话题的朋友。我们一起开展征兵宣传、一起带新生军训、一起出操训练,就像回到了部队一样。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组织活动上,我们要一直保持冲锋的劲头。”赵婧慧说。

赵婧慧以新时代仪仗兵的良好形象、特殊经历,影响带动了许多有军旅梦的同学。据了解,青岛大学的女兵征集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在青岛农业大学,“戎耀宣讲团”“擎旗护卫队”“国防教育协会”等学生团体还是军事理论和思政课堂上的好帮手。该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李振荣介绍,退役大学生士兵经历阅历丰富,讲故事有说服力、感染力,了解同学的想法,很容易讲到同学心坎上。课堂上,他们分享自身经历,讲授国防知识,排演红色话剧,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收到良好效果。

青岛大学“青核先锋营”组织同学到沂蒙老区,寻访百名参战老兵;青岛黄海学院“军号嘹亮”退役军人雷锋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关爱老兵、红色传承等活动;青岛农业大学“戎耀红”支教队,利用暑期前往沂蒙老区支教……学生团体将退役大学生士兵凝聚在一起,带领同学们广泛开展爱国拥军、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先锋作用,引领校风学风。

“和他们一起做事心里特踏实”

谈到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印象时,一个词被反复提及:“靠谱”。同学们的解释有很多:“感觉他们像大哥哥、大姐姐”“遇到难题向他们请教,他们会二话不说帮助你”“他们会将更困难的任务交给自己,和他们一起做事心里特踏实”……

“靠谱”的原因有很多。在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德国看来,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断了几年学业,返校后通常回到入伍前的年级就读,比多数同学年长,心智更成熟。他们在部队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正规的教育管理,有的执行过大项演训任务,组织纪律性强、做事情标准高、表达能力好,是身边同学信赖依靠的“主心骨”。

一个人带出一支马拉松队伍,这是发生在青岛理工大学的故事。刘程博是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团体“军事爱好者协会”的会长,返校后一直坚持跑步。“每当我在朋友圈里晒出跑步数据时,同学们除了点赞,总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刘程博说,看到同学们有兴趣,他像带新兵一样教他们练跑步,班里8名同学每年都和他一起参加青岛市马拉松比赛。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担任各级学生干部,是许多校内组织的骨干成员。

中国海洋大学研三学生郭振,服役期间曾参与重大演训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本科毕业后,他赴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参加基础设施援建项目,积极参与处置突发情况。读研后,他加入学校“迷彩先锋团”,担任新生军训助理教官和班级就业委员。

“同学们都将郭振当成大哥哥甚至是老师,经常向他请教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武装部干事孙乃博介绍,学校还推荐郭振作为主讲嘉宾,参与当地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录制。

“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退役大学生士兵就在同学中间,更容易影响带动同学。”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武装部干事吴长营介绍,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退役大学生士兵分散在每一个班级,将部队的好作风好样子带到同学身边。

退役大学生士兵经过军营大熔炉的淬炼,理想信念坚定,熟悉了解军营,直接影响带动同学参军报国。

青岛黄海学院大四学生李成梁,打算毕业后报名应征。此前,父母一直希望他参军入伍,但他自己并不积极。转变始于去年9月,班里转来一位名叫郭子涵的专升本同学。班会上,郭子涵介绍自己曾是陆军某旅的狙击手,并展示入伍前后对比照,让同学们惊叹不已。郭子涵学习进步很快,后来担任班级团支书。见证郭子涵的精彩人生,李成梁坚定了参军入伍的信念。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退役大学生士兵返校后,正如满天繁星,散落在校园各个角落,辉映一片天空。(■卢绪成 周勇兵 刘朋朋)

小小驿站“兵”至如归

■姜丹宁 王华珍

“革命前辈一心为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11月11日,收到青岛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影像资料,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退役军人服务驿站立即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观看讨论,很多同学表示要积极向老兵学习。

10月以来,山东省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陆续为全市高校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发放相关资料,引导退役大学生士兵赓续革命传统、弘扬老兵精神。

近年来,退役复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街道、社区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此,青岛市在高校挂牌成立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驿站。

“我们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拓展到高校,重点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开展服务保障和思政教育。”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臣良介绍,“驿站由高校武装部提供场地与人员,我们提供服务与指导,旨在把退役大学生士兵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帮助他们发挥积极作用。”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大二学生孙振,在部队服役时是一名炮手。工作训练中,他逐渐对机械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有了转专业的想法。“今年9月,我退役返校后来到学校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寻求帮助,驿站老师热心为我分析具体情况,还帮我办理了转专业手续,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孙振说,他已从环境工程专业转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读。

“这里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复学、转专业、学费减免代偿补偿等‘一站式’服务。”驿站负责人季献涛介绍,他们还定期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现场回应退役大学生士兵关注的问题;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创业就业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辅导等服务。

为了更好解决退役大学生士兵在返校适应、优待落实、考研进修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不少高校还聘请兼职指导老师、兼职辅导员等人员协助驿站开展工作。

在山东科技大学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武装部干事于喆负责相关事务,另有2名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担任兼职辅导员。“我们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及相关学院实施‘军鹰助飞’计划,组建助教团,调动各方资源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指导和帮助,满足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于喆介绍,助教团主要由数学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党员组成,对有需求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进行辅导。

该校大三学生胥林凯就是助教团的受益者。胥林凯2022年9月退役,因执行任务直到11月才返校。“离开学校2年多,一些课程跟不上,要补的课很多。”胥林凯说,在退役军人服务驿站老师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助教团的英语小班辅导,每周补课2次,很快跟上学习节奏。

校园燃星火 青春正飞扬——来自山东省青岛市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的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张蕾陈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