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工”遇上“美育”……这所高校探索科艺融合的发展之旅
转自:上观新闻
11月27日,以“璀璨文化与新兴技术共绘文化产业新蓝图”为主题的上海理工大学第四届人文通识教育•美育论坛在学校音乐堂召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干春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技术工作委员会会长江海洋,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等文化艺术界和社科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致辞或作主旨发言。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致辞
“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理工科特色的高等学府,上海理工大学通过科艺融合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介绍,此次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理念,深度挖掘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探索理工科高校独具特色的美育发展路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干春晖
干春晖认为,本次论坛聚焦美学未来,通过跨学科领域的对话交流,深入挖掘美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
任小文在致辞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特别是在美育领域,共同探索美育创新路径,推动美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
主旨发言环节,汪胜洋表示,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范、系统、全面地纳入教育体系,让其在治国理政、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技术工作委员会会长江海洋
江海洋结合自己监制电影《攀登者》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了在AI时代,“算法”与“想法”共同推动着电影的变革。
“AI时代美育依然重要且不可替代,虽然AI技术在视频生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创造性、情感深度和文化差异理解等人类独有的特质。”毛时安谈到,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美育应与人类创作形成协同关系,共同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特聘教授侯震一、副教授潘薇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红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张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数字游戏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汇川,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哨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遗产蓝皮书》编辑张盼盼作为论坛嘉宾,分别就声乐表演与人工智能、大学美育如何服务社会、博物馆美育、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美育、技术化艺术的视觉表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上海理工大学美育中心主任、沪江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红,美育中心副主任、沪江学院副院长朱慧锋、梁昱等出席论坛。
文字:芮德贵
照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芮德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