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2023-12-27 15:48:32 - 每日经济新闻

2023年收官在即,全国各地纷纷开足马力密集部署。其中,促投资、优环境成为不少地方冲刺全年目标的工作重点。

就在前不久,在“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集中签约仪式上,成都新津区“一口气”签下15个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涉及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绿色食品等诸多领域。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新津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确保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位区领导负责、一个项目专班、一抓到底,坚决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数字可观的项目投资,折射出这座西南民营经济重镇对市场和企业的投资吸引力。而囊括八个“最”字的明确表态,则显示出新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近年来,从1.0版到5.0版、从聚焦痛点靶向发力到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成都新津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不断迭代进阶,以更大力度、更深广度迈向改革深水区,助推其在“拼经济”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数字赋能

跑出产业项目建设“加速度”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对于成都新津区而言,“数字”基因早已刻入其城市发展轨迹。

回溯历史,新津经历从90年代“民营立县”,到21世纪初“工业强县”,再到“数智赋能公园城市创新发展”的不凡历程,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兴公园城市、从成都近郊县城到成都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时代跨越。

发力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新津城市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随着数字化政府成为现代化治理的新趋势,与此相适应,营商环境的优化必然要求数字化改革。这也是新津数字化探索的重点领域之一。

一个典型例子是,新津创新推出的基于CIM的策规建管运一体化新范式。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CIM+BIM+工改”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技术应用,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综合有机体,推动城市开发建设实现从传统物理空间升维到“物理+数字”孪生空间的协同规划、建设和运营,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赋能。

据介绍,该平台自运行以来,企业用地需求办理时限大幅缩减几十天,方案审查初审报告获取用时最快压缩到2小时,协调解决项目促建问题100余项。

这项探索打通了企业服务平台与城市数智中台,实现城市数据资产汇聚,不仅推动政府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联动协作,亦有助于企业降低项目报规报建和建设管理成本,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效率。

以“技术+制度”双轮驱动创新,赋能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类似的探索在新津还有很多。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例如,近年来新津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一网多端”服务新模式,实现全区1279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2%“全程网办”、13个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落实。

走在前沿的政务服务质效,为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布局带来“加速度”。

今年8月,ZION曜土(中国)总部及研发制造基地正式落户成都新津。这家全球智能离子营养基生产企业,全球总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该基地则是其中国总部,未来将建成企业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企业有了归属感,发展信心也更充足。”ZION曜土(中国)亚太区董事长温帏博回忆,自2022年底公司与成都市及新津区相关部门接触后,项目很快就完成了审批,3个月顺利落地,仅仅8个月,基地就实现了从无到有。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精准服务

靶向发力深化全域改革

进一步看,营商环境改革是一场涉及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持久战”,只有抓住关键领域、重要环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打通堵点痛点,长久助推城市产业壮大和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新津享有“民营经济发展摇篮”的美誉,孕育出以“希望系”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对于民营经济占比超6成的新津来说,能否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为企业纾困解难,事关发展全局。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新津出台了《成都市新津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拼经济、搞建设、增动能”的七条政策措施》,全覆盖各类经营主体,全周期助企发展壮大。

“全覆盖”,体现在对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的所有企业均给予支持;对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等不同规模的企业,分行业、分类别设立奖励条款。“全周期”服务,则是围绕经营主体发育成长的各个阶段,在“个转企”“分转子”“上规模”“跨台阶”等关键节点给予支持奖励,助推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瞄准痛点靶向发力的改革实践在新津诸多领域走深走实。

比如,聚焦群众多头跑多次跑、资料反复填多次交、审批程序多时间长等问题,新津在成都全市率先开发运行“新津医疗救助平台—医保救助通”,成为全国首个“零跑路”申请医疗救助的区(市)县,为加快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精准推进救助帮扶提供了新思路。

据统计,新津全区累计实施医前保险资助3433人次,资助金额108.72万元;实施专项医疗救助15551人次,救助金额853.11万元;实施特殊医疗救助81人次,救助金额98.46万元。截至目前,三重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

再比如,为解决企业破产程序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新津建立企业破产案件府院领导“双包案”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高效、透明、公平的破产制度体系,保障管理人依法独立履职,全面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护航民营企业破茧重生,相关工作经验在成都全市推广。

优环境 强信心|八个“最”字背后,看成都新津的“营商”进阶之道

此外,新津还通过蓉易见·津商茶叙、周三企服日等政企沟通平台,常态化倾听企业心声与诉求,及时进行针对性协调解决。

为市场主体量身定制精准扶持措施、为畅通重点产业环节保驾护航,改革探索的成果正在显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新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6.6亿元,同口径增长8.8%,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

城市转型

打造人城产深度融合样本

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产业和人,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如何转变营城模式,促进“人城产”深度融合,成为当下城市普遍面临的时代考题。

新津高举“民营经济发展摇篮”的旗帜,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通过智慧赋能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在此背景下,成都新津的一项创新实践受到外界关注——构建“人业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为人、城、产聚势赋能,推动城市发展生态转型迭代。

具体来看,新津聚焦服务园区工作人群和本地社区居民“两类人”,整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商业“两类业”,运营产业载体和商业载体“两种场”,积极探索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变革。

例如,在建设新人才数字社群服务体系方面,建立“数字津英人才”引育机制,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探索政企联合引才育才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技能+就业”双向培训,加快引育一批留得下、有产出的数字化专业人才。

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产业园区方面,构建数字孪生·元宇宙空间,以数字孪生赋能园区运营、园区招商、人才招聘等多项工作;推动政企协同共建,通过“人”“业”“场”三方可视化方式形成园区产业发展一张图,释放城市机会,着力形成“平台赋能+场景驱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津区“人业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已覆盖企业1000余家,用户超2万人。

营商环境是企业与人才扎根成长的土壤,亦是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截至目前,新津共有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沿着岷江溯流望去,两山相拥,五河汇聚,享誉“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的新津,以其独有的魅力装点着成都的南大门。

一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生态基底,一边是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宜居宜业幸福生活。聚焦人城产深度融合的城市革新,正为这座成都最年轻市辖区积蓄决胜未来的强大动能。

文/李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