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 • 重庆行 | 奉节大窝:废弃矿山里藏着的“诗和远方”

2023-03-27 11:13:14 - 生态环境部

转自:生态环境部

历史上,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等诗人先后到过重庆市奉节县,写下许多优美诗篇,奉节县便有了“诗城”的美誉。

顺着不尽长江滚滚前行,在巍峨的重重大山深处,参加“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重庆行的丹增、叶梅、杨晓升、冯秋子、陈应松、徐迅、张楚、黄亮斌、冉冉、李元胜、张者、张远伦、唐力、李燕燕、向林等来自全国和重庆的知名作家,第三站来到奉节县大窝社区,看到曾经废旧的矿山不仅焕发新生,更让同样充满“诗意”的作家们体会到了藏在深山里的“诗与远方”。

村口的“樟干爹”

大窝社区,谭家包,一棵名为“樟干爹”的百年樟树枝繁叶茂。站在树下远眺,苍山薄雾,玉笔沟勾勒出大山青翠温柔的曲线。

难以置信的是,数年前,这棵百年樟树竟是方圆10平方公里内唯一的草木;玉笔沟的溪水,是刺眼的红黄色,鱼虾绝迹。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讲起,大窝社区,由原四川省国营企业一磺厂与大窝村组成,距奉节县城60余公里,平均海拔超过千米。大窝社区一磺厂成立于1951年,工人总数达3600人。全盛时期硫磺年产量达7197吨,创造税收1100余万,占全县GDP比例33%。1998年硫磺生产线虽全面停止,但转向发展起了煤炭,1999年至2011年总生产煤矿170万吨。

“当地民间曾流传这样的说法,儿要进厂,女要嫁厂,幸福生活大家享。”今年50岁的青龙镇大窝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文金平曾在一磺厂工作,他告诉采风团成员,生产硫磺和煤炭,是大窝社区的辉煌历史,也是大窝人曾经的骄傲。

但是资源的过度开采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长年受硫磺侵蚀,酸性严重,导致森林覆盖率低,厂部核心区域寸草不生。

但神奇的是,尽管周边土地荒漠化严重,唯独这棵百年樟树屹立不倒,成为大窝社区历史变迁的见证。

生态文学 • 重庆行 | 奉节大窝:废弃矿山里藏着的“诗和远方”

2015年,一磺厂实施政策性关闭,工人失去国企“铁饭碗”,面临着择业无门的窘迫局面,部分群众搬出大窝社区生活。

浪漫的“爱情堡”

面对硫磺、煤炭开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的荒山,面对群众搬迁的无奈之举,文金平和村干部痛定思痛、多方考察,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富裕群众的工作原则,做出了“靠山吃山”的战略抉择,决心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改变工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破坏的现状,大窝社区先后开展补植补造10余次,以柏树、落叶松为主改造荒山4000余亩,种植植被90万株,经果造林2500余亩。通过10年时间的植树造林,大窝社区现森林覆盖率达90%。

此外,村里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饲养高山冷水鱼30万尾、种植石榴1100亩、芍药900亩、脆李1700亩,年产值达200万元。这样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丰富了大窝社区的生态美景。

生态文学 • 重庆行 | 奉节大窝:废弃矿山里藏着的“诗和远方”

有了树、有了景,文金平又想到了利用一磺厂遗址,打造工业文明遗址、历史建筑遗迹、艰苦创业历史教育基地。利用高山奇峰、峡谷沟壑、地下溶洞,先后打造出望月湖休闲游乐区、海豚湾自然观光区和爱情堡极限体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爱情堡极限体验区,文金平和村民在设计时,就地取材。“景区的标识‘LOVE’就是以前运输煤炭的铁轨做的,还有路灯灯座,就是烧煤炉改造的。”文金平如数家珍,他向采风团成员介绍,爱情堡分为多个区域,其中姻缘桥和“天空之境”最受游客喜爱,站在姻缘桥上,就能看到曾经的煤矿坑,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生态文学 • 重庆行 | 奉节大窝:废弃矿山里藏着的“诗和远方”

如今,大窝社区带动发展农家乐14家,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旅游收入达到500万元,带动941户群众稳定增收。

有盼头的“小窝”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窝社区先后获得“重庆市绿色示范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2020年10月又成功建成4A级景区。从往日残破不堪的工业矿区蝶变为今朝风光旖旎的景区,大窝社区成功上演了“矿区”变“景区”的蝶变。

生态文学 • 重庆行 | 奉节大窝:废弃矿山里藏着的“诗和远方”

“生态的改变,让他们走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徐迅对文金平及大窝社区的故事感触颇深,他认为这些素材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

中国作协会员向林,曾经在奉节县工作,对大窝社区的蜕变故事也更为熟悉,“他们让寸草不生的‘大窝’变成村民生态发展的幸福‘小窝’,很了不起。”向林认为,这样的生态故事值得传播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大窝”故事让全国无数个“小窝”有了新的盼头。

记者 |余常海、实习生张再冉

编辑 |刘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