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2024-03-27 10:01:14 - 媒体滚动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徐滇庆

徐滇庆,196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8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0年任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2003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发表著作《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房价与物业税》等30余本。徐滇庆教授是中国民营银行的倡导者,主编有《民营银行二百问》。

徐老师还是一位热爱美景和生活的旅行家,著有随笔《山不转水转》,是他作为经济学家的思考与感悟,给景以新的阐释,给人以心的启迪。

徐滇庆游记——印度纪行

(2007年3月18日)

中国渔网

我住的美瑞汀(Meridien)饭店是当地最好的饭店。一条大河将饭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在大堂登记之后,侍应生带我们穿堂过户,出了后门,走过100米左右的木板走廊登上一艘汽艇。在夜色中顺流而下,船行300米,停靠码头,穿过一个小花园,才到了我们下榻的大楼。每次出进都要坐船,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还没有这样的体验,绝对有特色。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清晨,拉开窗帘,河水在朝阳下波光粼粼。夹岸是椰树和棕榈树,景色极佳。有人撑摆渡船,从船夫手中竹竿入水深度判断,河水大约有三米多深。水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的水浮莲,水底不时冒出一串串气泡。显然,河水富氧,水质变坏了。昨天晚上眼看着水浮莲顺水漂了下去,没想到早晨又漂了回来。这里紧挨着入海口,潮起潮落,让这些水浮莲去而复返。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船夫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指着河边高高的木架说:“ChineseFishingNet。”我没听清楚,再问一遍。他解释说,这是从中国来的技术。我恍然大悟,难怪看得这么熟悉。在河边搭个高高的架子,支撑着一个巨大的杠杆,前面是十字交叉的两根木头,挂着鱼网,后面绑上平衡重物。捕鱼时将网放入水中再拉起来。在江南许多地方都这样捕鱼捞虾。从导游书中得知,这是公元1350年前后郑和下西洋时带来的。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克庆自古就是一个良港,踏着郑和的足迹,荷兰人、犹太人、葡萄牙人陆续来到这里。在克庆的老城中留下来一座座天主教堂和西方探险家的墓地。唯独中国人没有留下来任何殖民痕迹,只有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国渔网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瓷器。

我问:“用中国渔网能抓到鱼吗?”

船夫说:“那当然啦!不过,捕鱼赚不到什么钱,年轻人早就对此没有兴趣了。”

我很奇怪,在海边、河道上树立着一个又一个“中国渔网”,有些已经只剩下了几根木棍,显然已经废弃多时,可是依然挺立在那里。为什么?

“不为什么。我家也有一座。这是祖传下来的。说不清是多少代之前,我的祖宗搭建了这个渔网,一代一代传下来。法律保护鱼网的产权。这不仅是我的一份产业,也是我们家族的象征。临近渔网的主人就好像自己亲戚。这些渔网就和我们的血液一样,怎么能放弃呢?就是每年都要贴些钱,我也要把中国渔网维持下去。”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许多人都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有的文章把这一点列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其实,印度除了英语之外还有18种官方语言。发音不同,连字母也不一样。印度南部的语言叫“马拉亚”语,写出来好像是一个圈套着一个圈,根本就看不懂。我问印度朋友,目前在印度流行的有多少种文字,他想了想,诚恳地说:“好多,究竟有多少,我也说不清楚。”

“那么,印度其他地方的文字,你们看得懂吗?”

“看不懂。”他们一致摇头。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我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块石板,上面刻满了古印度文,圈圈点点。很难破译。据说现在能看懂这些文字的人已经不多了。一位印度教授解释说,印度历史上有400多个小国,英国人来了之后才统一起来。从此英语变成了官方语言中最流行的一种。迄今为止,印度各地依然使用各自的语言。克庆有本地文字的报纸,当然还有给官员和外国人看的英文报纸。街上卖的报纸以英文居多。在学校中首先要学当地的语言,英语只不过是第二语种。不过,人们都知道,今后不仅出国,就是到印度别的地方去也要学会英语,因此,英语相当普及。虽然街上路标不多,可是只要有路标,一定是英文,否则外地人看不懂。印度人说英语,既不像美国人也不像英国人。口音很重,语速很快,叽里咕噜,实在不好懂。

徐滇庆游记| 印度纪行——中国渔网· 印度人为什么说英语?

看到印度的语言如此复杂,从心眼里感谢秦始皇,如果不是他强力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广东人、福建人、河南人坐到一起怎么交流?现在多好,你就是听不懂粤语,写出来就行了。在欧洲也有这个问题,先别说英语、德语、法语各不相同,就是在北欧的斯堪德纳维亚半岛上,瑞典、丹麦、挪威各有各的语言。交流起来多费事!我访问中亚的时候需要两个翻译,一个将英文翻成俄语,另一个将俄语再翻成当地语言。用经济术语来说,交易成本太高了。不到这些地方走走,很难领会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