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率93%!洽洽、盼盼、君乐宝等食品企业被“洋奖”收割?

2023-04-27 12:03:59 - 未来网

花钱买“洋奖”,才能在国内市场上向大众消费者宣扬自己的品牌含金量?多年以来,备受媒体质疑的“洋奖”泛滥现象,似乎正在批量收割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企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国际蒙特奖”(又称“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奖”)备受食品企业青睐,更有企业将该奖项奉为食品界的“诺贝尔奖”。但所谓的“国际蒙特奖”不仅没有参评门槛,企业交费后即可参评,且参评产品无上限,获奖率更是高达93%。

业内人士指出,该“洋”奖项几乎没有含金量,不具权威性。之所以让食品企业趋之若鹜,主要在于其背后的噱头及营销属性,为部分想崭露头角的品牌提供“信任背书”。

多家企业官宣获奖,“国际蒙特奖”是何来头?

“2023‘国际蒙特奖’揭晓,伊利凭借卓越品质斩获五项大奖。”近日,国内乳制品巨头伊利在其官网公布了这样一则“重磅”消息,旗下的五款热门产品斩获“国际蒙特奖”一金、三银、一铜共计五枚奖章。在该公告中,伊利表示,旗下产品品质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近年来,“国际蒙特奖”热潮席卷消费市场,不少企业接连官宣荣获此奖,更有企业将该奖项奉为食品界的“诺贝尔奖”或“奥斯卡奖”。

获奖率93%!洽洽、盼盼、君乐宝等食品企业被“洋奖”收割?

记者在“洽洽食品官方旗舰店”内看到,一款“葵珍瓜子”的商品详情页面显示,该产品“荣获2021年世界食品品质品鉴大会金奖”;在台湾食品品牌“Choice巧思”饼干的官网页面,同样宣称其获得“2016-2020年世界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而在乳制品企业现代牧业的官网显示有“连续十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十枚金牌标识依次排列,十分醒目。

此外,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盼盼食品、完达山、永和豆浆等多家大型食品企业均曾获得过“国际蒙特奖”。

“国际蒙特奖”究竟是何来头?记者查询“国际蒙特奖”官网后获悉,“国际蒙特奖”英文全称为“MONDESELECTION”,又被译为“世界品质评鉴大会”,由一家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性品质评鉴机构创建,迄今已有近60年。

此外,“国际蒙特奖”在中国区的官方代理网站显示,该奖项在国内的代理方为上海日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云商务”)。

同时,该代理网站宣称,“‘MONDESELECTION’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国际质量研究所。”值得注意的是,该句极具权威性的表述,记者并未在“国际蒙特奖”官网页面浏览到。

企查查显示,日云商务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小微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金善庆。

参评无门槛,获奖率高达93%

“9年申请经验,93%成功率,申请到领奖一站式服务……”记者注意到,“国际蒙特奖”中国区官方代理网站有如是介绍。

获奖率高达93%的“国际性”食品奖项含金量究竟怎样?为此,记者以品牌方身份联系了日云商务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称,目前2023年的评选已经结束,可以申请2024年的奖项,获奖结果于2024年4月公示。“参评企业无门槛限制,正常营业的企业都可以参评。具体奖项包括铜奖、银奖、金奖、特别金奖,需要将产品送至我们在比利时的官方机构请专家进行评鉴。”

获奖率93%!洽洽、盼盼、君乐宝等食品企业被“洋奖”收割?

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每款参评产品的费用约为2.4万元,具体包括食品类官方报名费和代理服务费(不包含样品寄送至比利时的国际快递费用),参评产品数量无上限。“获奖率93%,最差也能评个铜奖,能够在竞品中打出宣传点。”

事实上,除了无参评门槛、获奖率极高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际蒙特奖”的评选方式也引人深思。

记者从前述工作人员处获得的《奖项介绍》资料显示,“国际蒙特奖”参评的产品种类主要包括:食品类产品、啤酒、饮用水和软饮料、白酒和烈酒、营养膳食和健康类产品。而关于产品评鉴方面内容显示,每年都有来自全球超80位知名的独立专家受邀参与评鉴,评鉴方式包括360度品质评量、感官评测、科学分析,最终由评审团专家形成对某一产品评分的一致性意见。

而依据最终评分结果,产品评分在60%至69%之间即评为铜奖,70%至79%之间被评为银奖,80%至89%之间被评为金奖,90%至100%之间被评为特别金奖。这也意味着,该奖项的评分标准属于单个样品打分制,而非在同类产品中选优。

事实上,早在2021年,“国际蒙特奖”的参评规则、评分方式等已遭到媒体质疑。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虽然“国际蒙特奖”的评估流程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实际上,该奖项的评估主观性很强,且科学分析等方面的量化指标并不透明,实验室的化学与细菌成分分析等有关数据并不公开,普通消费者无法获取有关信息。

此外,一位食品行业资深人士也向未来网记者透露,“国际蒙特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用来糊弄消费者的。而另一位食品行业从业者也向未来网记者表示,这种奖项几乎没有含金量,“目前食品行业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奖项”。

“洋”奖项无含金量,为何食品企业趋之若鹜?

近年来,“国际蒙特奖”受到越来越多食品企业的关注。“国际蒙特奖”官网显示,仅2022年,官方评审团就收到了来自全球1051家公司的3199件产品。而“国际蒙特奖”中国区官方代理网站同样显示,近年来为众多国内食品企业成功申请到奖项。

获奖率93%!洽洽、盼盼、君乐宝等食品企业被“洋奖”收割?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蒙特奖”这一并不权威性的奖项之所以备受食品企业追捧,主要在于该奖项背后的噱头及营销属性。著名顶层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品牌增长高级顾问孙巍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国际蒙特奖”在业内不具权威性,而是一个“企业公关营销产品”,其价值就是为那些很难崭露头角的品牌提供“噱头”,让其能够在营销活动中具有某种“信任背书”。

“之所以该奖项能够在食品行业大行其道,主要在于中国消费者并不懂该“洋”奖项背后的真相,往往会产生企业获得国际大奖的误解。而对于商家来说,这一花钱少、收益大的奖项尤为‘划算’,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孙巍指出。

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科普作者云无心同样认为,即便消费者了解了“真相”,往往也就是置之一笑,觉得该奖项“没啥意义”而已。而此类“洋”奖项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却很有吸引力。对于企业而言,奖项有没有含金量不重要,只要有助于卖产品,便愿意“花钱买奖”。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食品、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也向未来网记者指出,缺少严苛标准、没有严谨的核查机制、门槛越低的奖项,其含金量肯定就越低。

“目前很多行业都存在花钱买奖项的情况,原因在于品牌方需要奖项作为营销的背书,而消费者又习惯于根据奖项来判断产品品质,或者说存在‘获奖的产品不会太差’的心理。”

林岳认为,大部分消费者也不会去追究奖项的门槛和含金量,因而造成部分“洋”奖项愈发受到企业追捧的态势。不过,随着电商和社交渠道透明度的提升,消费者会愈发趋向理性。营销固然重要,但食品企业最终还是要聚焦产品质量、口碑这些本质问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