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证券行业热点问题,这份报告如此分析→
上证报记者获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近日发布了《2022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系列-证券行业趋势及战略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宏观视角和业务发展的维度,分析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及转型趋势;总结政策面走向,同时研究头部券商、中小券商以及外资券商在行业竞争时的挑战和机遇。
政策解读:市场化、开放化、数智化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认为,证券行业近年来总体维持高质量发展。证券公司应紧跟国家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发挥其在整体金融市场中的枢纽角色。在政策方面,呈现“市场化”“开放化”“数智化”的趋势。
从市场化角度来看,报告指出自注册制试行以来,直接融资规模持续增加,科创板IPO融资额连续两年超过主板,2021年北交所开市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全年IPO企业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刷新历史纪录;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建立,北交所成立并坚持错位发展,打造服务“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2022年5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科创板做市商制度呼之欲出。
从开放化角度来看,2021年2月,外汇管理局表示将研究有序放宽个人资本项下业务限制,提高个人用汇便利度,以满足居民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外汇管理局在2021年7次下放QDII额度,并对QDLP试点再度扩容,既拓宽了境内资金的投资渠道,满足境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及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同时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壮大我国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声量。
从数智化角度来看,券商加速数字化转型。2022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从更高层面提出高质量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加速变化,券商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大势所趋。
报告显示,根据2021年已披露的年报数据,目前已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2021年信息技术投入情况,合计投入额达141.78亿元,排名前十的券商平均投入金额为11.30亿元。其中投入最高的券商金额达22.28亿元,同比增速最高的券商达293.78%,占比营业收入最高的达25.17%。随着转型的推进,金融科技和数字化也从支撑业务发展,向引领业务和赋能业务转变。
行业展望:证券业一季度业绩承压各项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
报告总结,自2019年以来,证券业营收与净利润维持双位数增长,近四年年化增长率分别为24%和42%;证券行业净利润率与ROE自2018年的25.02%和3.56%,分别提升至2021年的38.04%和7.83%。全行业杠杆率的增长、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提升共同驱动了ROE增长,体现出整个行业进一步向“重资产化”与“高效化”转型。
2022年第一季度,券商业绩受市场波动整体业务受到影响。根据wind数据,42家上市券商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4.64亿元,归母净利润250.9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9.05%和43.43%。除投行录得同比增长,其他各项业务均出现下滑,其中投资业务是上市券商营收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一季度头部综合性券商业绩下降明显小于中小券商。如何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依然保持一个较为稳健的增长模式,是未来券商考虑的重点问题。券商需进一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业务模式和特点,制定中长期发展策略。
在财富管理业务上,报告认为金融产品销售是券商角力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赛场。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53.96%;过去三年,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从6.42%提升至13.39%,累计提升6.97个百分点。
与传统基于交易量收取佣金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相比,代销金融产品随市场景气度的波动更小,佣金收入的稳定性更强;同时,代销金融产品业务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券商对于零售客户的交叉销售,客户黏性进一步增强,因此金融产品销售能力逐渐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投行业务上,投行业务正成为证券公司产业客户的“入口”。IPO业务不仅可以带动再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投资银行业务,还可通过良好的条线协同为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创造业务机会。证券公司应该充分发挥IPO的水龙头效应,在加大资源投入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构建与客户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2021年累计上市520余家企业,2021年IPO企业数量和募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9.68%和13.19%,创10年来历史新高,但从增速看较去年略有回落。随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断显现,长期来看IPO的需求将稳定增长。
在机构业务上,当前机构业务正处于转型期。券商在着力加强托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联动性,进一步拓展机构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报告认为券商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跨部门跨总分的协同机制,打造机构业务统一的产品服务清单,为机构客户提供包括杠杆融资、研究支持、证券拆借、交易销售等综合化服务,着力向综合化的机构服务商转型。
在资管业务上,报告提示,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券商资管公募化转型进入了冲刺期。监管放松“一参一控”要求后,券商资管子公司公募化转型力度加大。为把握公募市场的机会,全面布局资管市场,券商加速推进资管子公司设立的工作。同时,向主动管理转型,成为券商资管不变的战略主线。近几年券商资管业务不断扩大主动管理规模,2021年券商资管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大幅增加112.52%至3.28万亿元。在主动管理业务中,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和ABS业务没有受到杠杆和嵌套等相关规定影响,或成为主动管理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
头部券商瞄准国际化
从整体证券业竞争格局来看,报告显示,头部券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2021年十家大型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1271.63亿元,同比增长30%。其次,券商主要业务也呈现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以投行业务为例,IPO保荐机构前五名总计市场份额为56.76%,前十名总计市场份额为72.62%,略微高于2020年的54.98%和70.96%;承销商再融资规模CR5为63.45%,CR10为73.75%,前两家市占率累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对头部券商而言,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郑昊表示,大型券商业务和区域布局更为综合多元,通过积极试水各类创新业务,为证券行业的业务推陈出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强的头部证券公司将利用市场地位、资本和规模优势,在全市场、全业务领域实现加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整体竞争优势。近两年,头部券商积极打造国际业务平台,持续布局和发展跨境产品,并且加强本土企业境外上市及融资、境外投资以及跨境并购等多方面业务的开拓力度,海外业务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报告提示头部券商当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距离达成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性投行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提升优化业务规模和收入结构;
二是客户全生命服务水平、吸引资产及杠杆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金融科技投入逐步加大,但数字化驱动及数字化价值释放尚不充分。
报告对头部券商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
一是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资本实力,激发内生活力持续提升业务规模;
二是构建全方位、全业务链服务的业务生态,加强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
三是持续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四是把握国际化投资的时机与节奏,提升跨境业务收入占比;
五是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步伐,向“数字赋能”阶段发展。
中小券商主打差异化破局
对中小券商而言,毕马威中国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战略咨询总监杜剑敏表示,面对头部券商的马太效应,在强竞争环境下,部分中小券商长线布局重点战略业务,在近几年抓住证券行业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机会,成功扩大业务规模与影响力,逐渐走上精品化发展的道路。监管机构也通过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突出了特色业务的加分项,给予了中小券商更多差异化发展的空间。
挑战方面,报告认为当前证券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头部券商各个业务种类上均对中小券商形成压力。无论是在资本实力、技术投入以及人才团队等资源投入方面,还是在客户数、品牌形象等业务基础方面,中小券商与头部券商的差距不言而喻;中小券商在信息科技投入以及后台运营能力上也与头部券商存在一定差距。头部券商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大量的投入,已逐渐构建起在金融科技上的护城河,中小券商受制于其业务发展水平与盈利规模,难以全面突破壁垒,更多转向以业务驱动、用例驱动的金融科技发展方向。
报告对中小券商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
一是“特色业务+战略定力”是未来中小券商破局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研究业务或成为中小券商实现差异化破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是中小券商可考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股东优势;
四是中小券商可打造灵活的协同效应,用市场化、长效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外资券商应充分发挥国际化经验
对外资券商而言,报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国内资本市场日趋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陆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从新设机构来看,自2019年以来,已有3家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开业,5家申设全资或合资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已获证监会反馈意见,更有部分外资券商仍在内部讨论在华设立证券公司的事宜,以进一步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与布局。
从合资券商提升股权比例来看,随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合资券商陆续谋求控制权:目前已有2家外资券商由外资控股转为外资独资券商,3家外资机构进一步提高其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实现控股。
报告认为,由于市场环境差异,海外券商高杠杆经营模式暂时较难在中国复制。
首先,外资券商业务范围限制放开时间短,资本金规模不足,尚处于展业初期阶段。国内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框架下,外资券商展业初期净资本规模有限。
其次,合资券商股权比例少,经营模式、战略决策受限。外资机构针对现存的参股券商,需要时间决策不同的投资路径:一是从参股,到控股,再到全盘控股,运作模式和人员架构需要重新调整;二是与原本合作方切割,新设控股或独资券商,也需要过渡期。
最后,外资券商优势客群基础不足,全球业务优势尚难发挥。外资券商的客户基础积累相比国内券商较为薄弱。另外国内衍生品市场与境外市场有较大差距,使得外资券商无法有效利用其全球丰富的交易、产品创设与定价经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由于QDII额度限制、引入金融产品数量有限等原因,外资券商尚难完全发挥其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优势。
报告对外资券商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要针对性补充证券牌照,深耕业务特色。在国内证券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外资券商应充分发挥其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协同境内外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服务;
二是可考虑制定统一的中国战略,加强不同业态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撬动全球资源和优势,在政策允许及业务发展到相应成熟阶段时,考虑申请建立外资金融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