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吴宝书 剿匪战斗中缴枪30多支

2024-05-27 10:39:00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青年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西南还有大量的敌人残余势力形成匪患。1950年初,西南军区的解放军部队开始了艰苦的剿匪作战,作战中涌现出诸多战斗英雄,河北人吴宝书就是其中之一。吴宝书机智勇敢,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他个人缴枪就有30多支。1950年12月,吴宝书被解放军第60军评定为特等功臣。

近日,记者来到吴宝书女儿吴淑清家中采访,她从家里珍藏的特等功臣奖章说起,讲述了父亲吴宝书的故事。

文物名片

西南剿匪特等功臣奖章,系河北籍战斗英雄吴宝书于1950年12月5日获得,现存于其女吴淑清的家中。

特等功臣吴宝书  剿匪战斗中缴枪30多支

吴宝书所获得的西南剿匪特等功臣奖章

文物故事

功劳卓著,吴宝书被评为特等功臣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的一座居民楼中,记者见到吴宝书的女儿吴淑清。她小心地打开一个文件袋,里面保存着她父亲获得的特等功臣奖章。

奖章系金属材质,正面为麦穗环绕八一军旗图案,下方从左到右为“特等功臣”四个字。奖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军区第六十军第三届功臣大会奖”等字样和颁发时间(1950年12月5日)。时隔74年,这枚奖章除正面略有掉色外,整体保存完好。

吴宝书,1930年生于正定县留村(今属石家庄市裕华区),18岁入伍。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过解放太原、进军大西北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1950年初,吴宝书所在的60军178师533团和兄弟部队在四川展开了艰苦的剿匪作战。

特等功臣吴宝书  剿匪战斗中缴枪30多支

吴宝书戎装像

1950年12月5日,剿匪作战告一段落,60军召开了第三届功臣大会,吴宝书因作战英勇、战功卓著被评为特等功臣,获得了特等功臣奖章。

在吴淑清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吴宝书特等功臣审批表的复印件,其中记录着对他的立功事迹:吃苦耐劳互助精神好;战斗勇敢沉着不怕吃苦能完成任务;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

讲述幕后

作战勇猛,只带一人敢追多名土匪

在西南剿匪材料和军史档案中,清晰记录了吴宝书剿匪立功的故事。

四川地形复杂,土匪们在树林、河汊间到处躲藏。在毛家口战斗中,当时已经担任副班长的吴宝书顶着烈日、忍着蚊虫滋扰细致观察土匪的活动规律,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斗部署。追击土匪时,他考虑到人多容易暴露,仅带战士崔国平穿山过河作战。此战,两人击毙土匪3人,打伤2人,还缴获了武器。

在曾瓦子场战斗中,营长让吴宝书带战士们占领一个山顶。作战开始后,吴宝书不辱使命,一鼓作气击溃敌人,冲上并占领山顶。然而队伍回程时,狡猾的土匪趁着夜色在半路设伏,再次发生激战。当时夜晚漆黑,双方视线都不好。吴宝书大张声势,高呼冲锋口号,一口气向匪方扔出5颗手榴弹。土匪被吴宝书的气势吓坏了,开始怯战。之后,吴宝书带领战士们猛烈射击,最后以少打多,击溃土匪,安全回到驻地。

在西南剿匪作战中,吴宝书个人缴枪30多支,子弹300多颗,他所在的战斗小组曾被评为模范小组。1950年4月15日,吴宝书在西南剿匪前线光荣入党。在1950年剿匪作战期间,吴宝书还两次升职,从普通战士升任为副班长、班长。

吴淑清对记者说:“听我父亲讲,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在西南剿匪时有次和土匪短兵相接,他当即抡起随身携带的铁锹制服对方……我父亲从军多年,身上没有致命伤,这和他的勇敢、机智是分不开的。”

善于宣传,曾在一地发展20多名积极分子

川南山势险峻,气候炎热,很多路段坡度大,下雨后变得异常光滑,有的道路陡峭狭窄,令人心惊胆战。吴宝书吃苦耐劳,主动帮助战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行军途中,他主动帮战友孔亮扛炮架,一走就是15里山路。七班的机枪组落在了后面,他就帮战友们扛枪走了30多里路。作战时,刘建钧负伤,夜间大雨如注,吴宝书主动抬起担架,和大家协力把他送到8里外的龙泉镇治疗。队伍在吴宝书的带动下,凝聚力加强了,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

吴宝书还非常善于做宣传,仅在四川界牌乡一地就发展了20多名积极分子,当地的乡亲们都称他为“吴老师”。在他的动员下,一个叫钟少全的本地人主动动员他儿子参加解放军,让他向“吴老师”学习。吴淑清说:“我父亲的老战友都称赞他口才好,讲话时不带草稿,演讲时滔滔不绝,能说两三个小时,战士们对他很佩服。”

川南多山,山地作战艰苦,吴宝书等人有时只能靠吃莴笋充饥,以致后来很多年,他都对莴笋“过敏”,不想再吃。吴淑清说:“我父亲剿匪时,当地老百姓送给战士们菠萝,那是我父亲第一次见这种水果,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吃菠萝。”

除了后来被评为特等功臣外,1950年3月,吴宝书还曾获评一等功,获得了毛巾、肥皂、铅笔和学习册等实物奖励。

精神传承

“会以父亲为榜样,将其精神代代相传”

西南剿匪结束后,吴宝书转入空军任职,曾担任过师政治部副主任、团政委等职。

吴淑清说:“我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经常不回家,以至于我们几个子女一度对他很陌生。有一次,父亲回家,看到一身军装一脸严肃的他,我吓得大哭,还以为家里来了‘坏人’。”据吴淑清讲,吴宝书很注意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会借暖壶装满热水后软木塞自己弹出的现象,给孩子讲热胀冷缩的原理,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学到知识。

1980年,吴宝书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50岁。子女们将老人安葬在石家庄鹿泉的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在这里和诸多英烈为伴。他的英雄事迹被收录进了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出版的《他们在这里长眠》一书。

特等功臣吴宝书  剿匪战斗中缴枪30多支

安葬吴宝书的河北省英烈纪念园

吴淑清说:“因为部队调动,我父亲曾在多地工作,我们也搬过好几次家。一些老人生前的物品在搬家过程中丢失,但是老人的奖章、纪念章被我们细心保存至今。父亲的战斗功绩是我们子女的骄傲,他的特等功臣荣誉印刻在我们心中。我们会以父亲为榜样,将其精神代代相传。”

■文并摄/本报记者寇拴民实习记者郭会哲

■本文原刊于《河北青年报》“红色文物·燕赵记忆”专题第80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提供相关革命文物、革命英烈新闻线索,可致电15100124253。

今日热搜